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本文标签: 旱灾 生态环境 

    最近,一条新闻一直令我关注,令我揪心,那就是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尤其是我的家乡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6个县市区发生旱情。贵州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的旱情,更是达了百年一遇的程度。自去年7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旱情持续至今,演变为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中,有86个县发生旱情,受旱范围基本遍布全省,尤以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最为严重。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河流纵横的地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贵州的气候潮湿,在我儿时的记忆当中,冬春时节,大部分时间是阴雨连绵。“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描述贵州“太阳很贵”的真实写照。缺水,似乎难以和贵州联系到一起。然而,贵州本身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在喀斯特地貌的环境下,土壤层往往很薄。过度开垦造成了大量土地不可逆转地荒漠化。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过度开发水电、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都严重改变和破坏了贵州的生态环境。而糟糕的水利设施和落后的灌溉方式更加加大了旱灾带来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种愚蠢的口号今天已不再有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然而,对GDP的崇拜,使得中国的发展已经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

    我认为,中国必须真正将绿色GDP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必须在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谈发展。那种所谓先污染,再治理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例如,中国淮河的污染,太湖的生态灾难都在警示我们,污染是很难逆转的。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在三江源地区不再考核GDP。在大声叫好的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三江源地区,而应该在中国所有的地区,都不应再简单地仅仅考核GDP的增长。中国必须考虑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0-03-21 15:35 黄培 阅读(1721) 评论(7)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2 09:21 | 张敏 | 1楼
支持!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2 10:49 | sganghp | 2楼
当前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GDP,所以,您文中提到的几个“过度”是必然的。而且,更滑稽的GDP增长绝招——建楼+拆楼+建楼+拆楼+建楼。于是乎,本地GDP大大地有啦!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2 13:44 | 熊东旭 | 3楼
中国人多,就业问题很严峻。因此国家往往将GDP增长与就业问题挂钩,认为GDP达到一定幅度的增长就能保证就业进而促进国家发展,同事保证所谓的政权稳定。中央观察地方官员政绩也看GDP增长多少?完全不考虑环境因素以及这种做法是否有利于民,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国家紧盯GDP的做法这点很荒唐,也导致了如今拆又建工程。2009年,国家口号是GDP"保八”,中央这么喊,地方也这么喊,但换来的可能是银行的大笔坏账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通胀问题,就业问题没真正改善,倒是腐败问题边严重了。哎!小民忧国忧民无奈矣!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2 18:46 | 玉人 | 4楼
今年的水都下到了北方了吧,北京的雪就有7-8场,是我在北京的20多年里少见的。
南方的旱情确实堪忧。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2 21:10 | bingdong9706 | 5楼
可能是局部大坝改变了局部气候吧,例如引以自豪的3峡。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3 11:11 | Kevin.Lu | 6楼
同感,只是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如房地产和日本出奇的相似,可惜业绩是靠“GDP”来体现的。
# re: 贵州大旱折射出的生态之殇
2010-03-23 17:33 | 无招胜有招 | 7楼
在我印象中“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说的是重庆吧,不过用来形容贵州应该也很恰当。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