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与父辈》有感
本文标签: 我与父辈 小说评论 

    昨天,看了作家阎连科的长篇散文《我与父辈》,感触很深。在这篇长篇散文中,作家回忆了他的父亲、大伯和四叔的生活点滴,也回顾了自己从豫西一个农村家庭成长的经历,时间跨越了文革至今的中国社会,以白描的手法剖析了老一辈中国农民的纯朴、善良和牺牲精神,对家人和子女无私的大爱,对家庭的责任,以及站在农民的角度,对当年知青时代的反思,对到城里工作的半边户的社会问题的深思,对于自己对父亲没有尽孝的深深自责等等。另外,这篇散文,对于生与死,对于城市与乡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问题,透过对几位长辈的描述,也进行了反思。

    我想,每个人都会对城市和乡村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想起自己的长辈,都会让自己深思,也都会有自己的自责,也都可以写一篇同名的散文。就像当年读那篇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我也常常感叹,自己对于父母,对于长辈,尽的孝心不够。人过了30岁以后,父母的年龄也就大了。我们家三兄弟天各一方,不能时时对父母侍奉左右,所以我也感到很内疚。

    父亲退休前是一个中学校长,他实际上去年才真正退下来,不教书了。父亲身体一直很好,但前些年有一次突然因为“心脏病”住院,我急急忙忙赶回贵阳。后来发现实际上是胃的一个小毛病,心中才放下一块大石头。去年,父亲在我这里,参加了我们公司组织的旅游,与我们一起去江西三清山,77岁的他,健步如飞,让我备感自豪。母亲身体也不错,最近在武汉。妈妈性格开朗,不论到哪里都可以交很多老年朋友。每周二去老年大学唱京戏,前一段刚参加了去天柱山的旅游,最近又准备去木兰湖疗养。

    遗憾的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的姑姑和姑父,这对在地质行业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两位70多岁的老人,在100天内相继去世。从1987年我来到武汉求学,他们就是我最亲近的亲戚,常常来看我,我也常去黄石铁山看望他们,改善生活。最近,我常常想起他们,想起20多年来,与他们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点滴。这种想念,也让我感觉,人应当更加孝敬自己的长辈,不要哪一天让自己深深地后悔。

    为什么中国古话说40不惑,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过了30岁以后,会经历很多生离死别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逐渐会懂得生与死的含义,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从理想主义者变成现实主义者。

    最后,回到这本书,推荐大家阅读。

 

 

发表于: 2009-06-07 20:11 黄培 阅读(2654) 评论(3)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读《我与父辈》有感
2009-06-07 20:37 |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 1楼
恩,四十而不惑,是因为经历了离别,也看过人的生命其实也如植物一般,有兴旺和凋零.树欲止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心底的隐痛!
这就去看博主推荐的这本书~
# re: 读《我与父辈》有感
2009-06-10 13:46 | 玉人 | 2楼
人生三件事不能等:
1、孝敬长辈;
2、教育孩子;
3、忘了。但好像是读书吧。
# re: 读《我与父辈》有感
2009-06-10 14:54 |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 3楼
拜读了《我与父辈》,其后有网友评论说可与《平凡的世界》媲美。
个人觉得无论从文字表述,还是字里行间流淌的挚朴情感都是不能与《平凡的世界》相提并论的。
《平凡的世界》看了让我感动。
这个看完了,没什么特别感觉。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