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最近来访

留言簿(6)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相册

收藏夹

企业规范化管理


最新评论

1. re: 项目培训考试考核的形式与种类
不错好文采--上海绊运猫舍
2. re: 管理箴言:做事先问目的是什么?——也说如何管理年轻人
如何能知道自己的目的呢?--刘璐
3. re: 没有围墙的工厂——也说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不仅使企业没有围墙,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营销、生产乃至研发模式,我认为这才是企业互联网化的精髓所在。--rabbit1982
4. re: 这样优化流程图,员工个个表示赞同!——零星采购流程图优化纪实
学习了!--PLM爱好者
5. re: 这样优化流程图,员工个个表示赞同!——零星采购流程图优化纪实
这是真正的实用性干货,好文!--学无涯
6. re: 企业思维与企业管理
学习了!!!--bikingfree
7. re: 停下来享受美丽
学习了&nbsp;深受启发!--xixihahahehe
8. re: 张国祥老师应邀在东北大学讲授目标与绩效管理课程取得圆满成功
很好 学习一下 !~--萍踪侠影
9. re: 张国祥老师应邀在大庆油田天然气公司讲授制度建设与流程管理课程
嗯 不错 学习了!--萍踪侠影
10. re: 高新技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作用
高--zhuusoft
11. re: 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我的理解是:一次性把问题作对,而不是重复做一件事情--zhuusoft
12. re: 标杆不是标准
张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制定标准总是标竿,即使达到了,再立标准时也会给人压榨人的感觉,润物细无声才是高...--xuxiujian
13. re: 标杆不是标准
张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收益匪浅,谢谢!--古今旺仔
14. re: 为什么上了ERP,效率反而更低?
是的,重要的是流程优化,不是光系统实施就能解决的。--xiaozhukuaile
15. re: 为什么上了ERP,效率反而更低?
上了ERP只是形式上的,重要的让erp真正落地。让erp和其他系统协同起来。实现业务协同。STS-UPM上层中间件帮助企业快速灵活的配置业务。www.china-soa.com--yuwanqin
16. re: 为什么上了ERP,效率反而更低?
我给客户设计的ERP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从财务到生产,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如此。 消除流程黑洞,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业务驱动方式变ERP为事找人的管理系统,一切都随之而改变了。--NBESXERP
17. re: 为什么上了ERP,效率反而更低?
不只是落后的管理,为什么上了才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ERP本身的设计是落后的,才给客户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NBESXERP
18. re: 为什么上了ERP,效率反而更低?
不是仅仅系统上的提升,管理理念,思想,公司制度都要随之有一定的提升和改善才行,不然,就像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拿着一个土豪金,估计土豪金也派不了多大用场。--sally.yin
19. re: 有所短,必有所长
不是缺少人才,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freemancwj
20. re: 诚信反倒可以赚更多的钱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吸取道理--sally.yin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从哪里来?

——张国祥老师咨询现场答问

作者:张国祥

新劳动法的贯彻实施、用工荒的危机、员工流动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这一切无不对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以致最近一段时间,张国祥老师的薪酬管理体系重建咨询项目要约不断。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终于认识到薪酬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虽然部分企业是出于无奈,但更多企业则是未雨绸缪——为谋求长远发展打算,这令我感到欣慰。

大家都知道普通员工的工资与他的劳动成果直接挂钩,多数采用计件工资制。销售人员的工资则与业绩挂钩,通常采用提成制。其他非生产一线人员的工资就难以与劳动成果或绩效直接挂钩,工资往往凭感觉(当然这类企业工作也是凭感觉),如果要量化计算往往很困难。由于量化困难,就导致这一类群体——组织生产活动的庞大管理人员时常感到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自己觉得窝火,老板为之恼火——同样的工资付出,只有少数自觉的管理人员的工作令老板满意,多数人则令老板头痛。实际情形就是两败俱伤。

如何避免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让管理人员心情舒畅、老板也心情舒畅?方法一定有!那就是找到管理人员工资来自何处?只要搞清楚管理人员工资产生的渠道,量化就不难。量化不难,找到双方认可的工资计算方法也就不难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何难?把管理人员分门别类,给每一个岗位不同的系数,用这个系数乘以全员产值不就得了。这一方法的确简单,十多年前也曾被普遍采用,相信现在这样做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一做法,主观色彩太浓,仍然无法区别同一岗位员工工作的好坏。一个好的工资计算方法(体系),一定是让不同的岗位体现差别,同时也要让同一岗位不同的员工体现差别,这才能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

为什么仅仅与产值挂钩不能很好地体现非一线人员的劳动贡献呢?因为现代企业单有产值是不行的,产值仅仅是一个短期指标,产值能不能及时有效实现利润还不知道;即使利润顺利实现,如果管理混乱,到手的利润也可能因为安全、质量、顾客投诉等等其它原因化为乌有。一个正常运行的企业必须保持企业四大价值目标均衡实现,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或生存。这四大企业价值目标是交易收益、风险价值、投资回报、社会美誉。当产品销售之后,货款收回,产值才有意义。而这还仅仅是实现了交易收益,能不能赚钱,还要看产品需不需要返修?会不会退货?有无投诉?有无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伤害赔偿等等。如果这类情形少,我们才敢说投资回报为正。否则,企业不仅投资回报无望、甚至有可能赔掉老本。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管理跟上,顾客满意,那么企业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美誉,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好了,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大致知晓管理人员的工资是从哪里产生的了。维护品牌的,有没有让企业的品牌增值,或有没有让企业品牌受损;服务员工的,有没有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让员工工作更便捷,或总是因你的原因耽误员工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没有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管理质量的,有没有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服务顾客的,有没有增加回头客,或有没有增加投诉率……总之所有岗位员工其工作都可以从他的付出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比率中考查,也就是说可以量化。只不过这种量化需要事先确定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标准,需要左邻右舍的岗位交叉比较、科学测算。“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参与标准的制订者们秉持“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的原则,寻找本企业的量化指标就不难。

如果我们从某一个生产车间主管岗位来说,管理人员的工资通常从以下渠道产生:部属的生产总值相比企业最近三年(下同)的平均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安全事故下降率、质量合格提升率、部属人员流动同比(与企业内部同岗位比)下降率、培养部属合格率、交期准确率、返修减少率、材料利用提高率、部属违纪降低率、创新成果增长率。生产单位主管人员工资大致就是从以上指标的增加中产生。

企业各部门(所谓科室)人员的工资从其服务的对象的劳动效率或绩效的提升中产生。量化的关键也是找出其服务项目的变化比率。这一切都不是凭感觉判定,而是基于事实和数据。

只要掌握好这一原则,企业自主进行薪酬结构或计算方法的调整亦无不可。

    关于一线员工的工资从哪里来,张国祥老师去年已在《我们(员工)的工资从哪里来?》一文中进行了解说,故不重复。

发表于: 2010-07-14 22:44 张国祥老师 阅读(1683)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

评论列表
# re: 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从哪里来?
2010-07-15 15:17 | 传奇 | 1楼
感谢分享,您的博文已入选e-works社区简报(2010.05.17),查看地址:http://www.e-works.net.cn/ewkbbs/dispbbs.asp?boardid=220&id=84692&star=1#84692
# re: 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从哪里来?
2010-07-15 15:21 | 传奇 | 2楼
学习了,感谢张老师分享~~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