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网络也成为企业经营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作为“全球性”互通有无的技术保证,这种技术“消除了私人与公众之间、个人需要与社会团结之间的对立。对现存制度来说,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时指出,所有从业人员都将成为与现存认同的“单向度的人”或“单面人”,蓝领和白领日益同化,其主导意识是缺乏否定维度的“单向度的思想”或“单面思想”,技术进步已经“不是作为脱离其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单纯工具的总和,而是作为一个系统来发挥作用的。” 然而一味地臣服于资本和技术的统治,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否定意识,将丧失自由和创造力。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不可避免地都要经历激烈市场竞争的考验。无论是“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现代化”的追求。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在量的增长上,在不需要创新的领域里,已经实现了GDP的领先地位,而在新技术的产业转型中,却一直仍处于“跟随式”的追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所要面对的是中国长期一穷二白的现状,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第五个现代化”则是从上层建筑的层面来减少“四个现代化”在新的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除了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治理主体的素质,既全体公民的素质。传统企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创新,需要有对先进技术重要性的熟练运用,融合在企业在社会竞争的实践中;需要有对创新精神的清醒认识,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表现在开发产品的技术上,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和运用市场先进技术的能力上。根据创新经济学观点,成为主流技术或产品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性能的优劣,而在于技术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在微软起步的10多年,面对IBM、HP、SUN,无论技术还是质量,都无力直接抗衡,而其却能独辟蹊径,以Dos起家,在一段时间内,有意无意地放任盗版流行,终以Windows横扫江湖,成就霸业,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今,为拓展市场,或迫于形势,放弃眼前利益,着眼全面铺开成“势”,壮士断腕之事也常闻常见,例如,IBM倒贴15亿美金剥离芯片业务这一消息传出,瞬间引来业界一片欷嘘。企业的成败常常就在于敢于革自己身上的囊肿,才能延长企业的寿命。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是一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并不是以清算为目的的,而是给企业带来新生的一次抉择。同样,企业对于“转型”的拖延和敷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清算”情结的发酵,带来不可收拾的结果。素质的孕育,以积累、沉淀为基础,互联网时代的素质,更以灵感、敏感为激励,稍纵即逝,不同时期都需要能顺应潮流的转型、创业,在脱胎换骨的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
不紧跟潮流就要落后,技术落后挨打,素质落后自垮。
发表于:
2014-11-02 10:09 阅读(899)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