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华
2024-2-13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开始学习立体几何,老师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立方体图形,然后就跟我们说,这就是我们这学期开始要研究的立体几何。
我们有一个女同学当场就站起来说,老师,平面上怎么可能画出个立体来?我怎么看它也是个平面图形嘛!
老师说,孩子啊,你咋就这么犟呢?
有一次我在广州给一家汽车集团做内训,在讲到用相关系数(Correlation)做不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就说,老师,我自己做过很多产品的预测的,但我从来就没有遇到您讲的这么理想的情况。
我仔细一看,那女孩长得小小的、嫩嫩的,看起来应该刚大学毕业不久。我就问她,你说啥?就你?还做过很多产品的预测?
她说是啊,我在销售部实习的时候根据历史数据做过很多产品的预测分析的,没有一个像您说的这样的。
譬如说?我问她。
譬如说产品间需求的相关系数吧,她说,我分析了那么多产品的销售历史数据,没有一个像您说的那样高达0.7以上的。
我说,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您讲的太理想了嘛,她嘟囔了一句。
我说你还有别的要说吗?
她说,您刚才讲的东西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数据太少,然后您就下结论了。
我说你再具体一点,这是啥意思?
她说按照统计学要求,用来做统计分析的样本不能低于300个,否则就没有代表性。
我说你是指统计学上所说的“样本足够大”?
她说是啊。
我说你马上用手机百度一下,样本足够大到底是300个还是30个?
她百度了一下说,是30个,不好意思,我记错了,但是,我还是认为您讲的太理想,反正我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知道我又遇到犟孩子了。
你小小年纪,没见过的东西多了!你没见过的,你就认为那是“理想”,那就是不存在的?即使统计学上讲的那个所谓的“大样本”的概念,那也就是个模型,不是吗?你玩汽车的供应链,30个周,甚至是30个月的销售历史数据都可能不算什么,因为你的产品生命周期很长,但如果你是玩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呢?30个周的历史数据意味着什么呢?等到你攒够了30个周的历史数据的时候,你基本上也就不需要去做些什么了。
为什么呢?
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应该是差不多要结束了(End of Life, EOL)。
难道你能说因为消费电子的产品生命周期太短,它不符合统计学的要求,所以,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吗?
明显是胡扯嘛!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审核某长期咨询客户的一个BU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现行的MRP逻辑与其业务场景严重不符。尽管这个业务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我们一帮人还是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进行了反复推理、验证,最终证明我的建议是完全可行的。新的方法将极大地简化他们S&OP(销售与运作计划)工作量,同时从根本上保证业务逻辑的正确性,并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来避免人为的错误。
结果呢?
我离开那里一个周不到,他们的TIM项目经理就发邮件给我说这个方案无法落地,原因是他们有个交付(计划)经理说,他们已经按照现行的逻辑这么干了n年了,也没犯过什么大的错误,为什么一定要按照程老师的方案去改呢?这个方案是否是通用的?
两天的TIM检讨会议他都在,我们尚且不去评论这个人“会上不讲,会后乱说”的人品问题,但我敢说,他起码是不具备一个计划经理应该有的最基本的抽象和推理能力。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很多次“供应链管理丰富多彩、乌七八糟”的话,这是啥意思呢?
供应链管理不像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题那样,已知、未知都是人家给你定义好了的。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去定义什么是已知,什么是“近似已知”,什么是真正的未知和真正的问题,然后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如现成的模型和逻辑等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的确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不学习的人就能干得了的活儿。
顺便说一下,那些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人基本上都是走向两个极端的人:要么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么就是瞎胡闹,胡乱创新。总之,干的都是些没脑力的事儿。
难道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的吗?
肯定不是!
我理解的原因是,他们本来在专业上起点就低,又懒惰,不学习,再加上他们的老板又大多是些职场混子,n年下来,结果也就只能是这样了。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经典版)《决战库存-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小说(大陆及台湾版)》《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著作者。
全面库存管理(TIM)文章订阅号:ITOOTD
Mail: johnchengbj@126.com
发表于:
2024-02-14 10:00 阅读(10)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