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智慧
——读冯梦龙《智囊》自序有感
作者:张国祥
明朝人冯梦龙在《智囊》自序开篇写到:“人要有智慧,犹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没有水就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智慧就变成行尸走肉。”他立志要让人们变得聪明和有智慧,将中国古代智者的言行进行分类整理,分别按政治智慧(也称上等的智慧)、军事智慧、司法智慧、语言智慧、妇女智慧等分类编撰,以供世人学习借鉴。
学习能使人变得聪明吗?看来对这个问题古人也有怀疑。有人举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例反驳冯梦龙。冯梦龙说:“您撇开了智的好处不谈,却专列它的害处。这就好比看到了一个人乘船渡河淹死了,就再也不许别人使用船一样,这就太不聪明了。”
时下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加上部分学生家长利用职务之便为本来学习平庸的孩子安排了舒适的工作,一时间新的“读书无用论”再度沉渣泛起,不少在校学生也把拉关系、走后门当作生活的主流,而学业好坏倒成了其次。不少大学生公开声称:上不上课不重要,看不看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及格就行。一方面学校培养了许多有文凭没水平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又多了许多有文凭没知识的待业者。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悲哀!
针对有人质疑“智慧是从人的天性中产生的呢?还是从纸上学来的呢?”冯梦龙解释说:“智慧犹如水的样子,藏在地中时是天性,开凿它,使它流露出来,这是学习。开凿出来的井水、涧水,它的用处与江水、河水一样。我担心的是人们的智慧象藏在地下的水那样,被禁锢在土石之下,而不能流露出来,于是就用这些写在纸上的话当作发掘智慧用的‘铁锹’和‘土筐’。这样做恐怕对于适应世用还是会有一定的作用吧。”
学习是挖掘智慧的“铁锹”和“土筐”。多么巧妙的比喻!记载前人智慧的典籍浩如烟海,如果我们只是挖掘,而没有装进自己的“土筐”,知识就不会转化为智慧。
是的,读书不一定增加智慧,但是读书是增加知识、增长见闻的手段,是获取智慧的桥梁。如果一个人不从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中吸取智慧,完全凭借个人在实践中摸索,那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个人要有智慧就必须学习,而从书本中学习无疑是最为便捷,因为书本知识集中体现了前人的经验和探索,让后人可以规避失败、可以从中找到最有用的方法和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借鉴前人的做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
中国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民族,也是一个富于智慧的民族。学习怎么可以松懈呢?年轻的朋友们!
由于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都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有位网友读后留言,他说:“学校? 培养人才? 全国能有一半高校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 学校就是收学费的,你把学费交了,上不上课那是你的事,考试不过关就得给老师送礼,就这样3、4年就过去了! 最起码我们学校是这样的。”
看到这则留言,我心里很不平静。写下以上文字,算是对这类同学的一个回复。
发表于:
2009-07-30 10:19 张国祥老师 阅读(1237)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