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阴霾不散,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正在全球打响。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中国制造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1、制造行业频现产能过剩危机。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作为令世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中国制造”的地位不可小觑,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业领域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持续过剩制造的大量库存,不仅会压低市场价格,亦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热情,制造业目前的萎缩状态多归因于此,而且这种供给面的刚性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
2、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竞争力日渐下滑。生产成本主要由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环保支出等等组成,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依靠大量的人口、众多闲置土地、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然而,近10年我国年均工资涨幅达16%,劳动力成本每年以20%~30%的幅度高速增长,高税收、隐形开支,使中小企业处境堪虞。
3、资金问题制约了成长型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资金压力对于处在上升期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面对恶劣的经济环境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选择更高回报的非实体经济,出走投机市场,大量制造行业资金的抽离导致很多制造企业资金链出现严重断层,走进恶性循环之中。
4、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外商撤离选择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在欧美政府高层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复兴的口号带动下,外国资本已开始回流本国市场,虽然目前回流企业仍只是少数,但是中国成本优势渐弱,美国政府又在推出各项鼓励政策,资本的可盈利空间明显提高,外资企业回国谋求新的发展机会逐渐成为必然选择。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技术的领先地位,对于海外的高端制造业迁回国内一方面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另一方面还不断发动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抑制“中国制造”对其国内产品的冲击。在外需已经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速度加快必然会导致国内企业的新订单减少,制造业回暖难度进一步加大。其次,发展中国家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最有力的武器,但30年之后,这些成本都大幅提高了,而缅甸、越南等新兴市场正在成为跨国产业链再次转移的新目标。虽然这些国家目前在劳工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与中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优势已经逐渐褪色。
面对中国制造“人口红利”优势的渐渐退去,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劳动力绩效提升的需求日趋旺盛,纷纷将目光投身到劳动力绩效管理上。在现阶段中国制造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想要保有一定的利润率就必须优化劳动力绩效,将企业目标和需求与劳动力绩效挂钩,从而打造企业卓越的运营,在促使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因此,个人认为下一阶段中国制造业将从劳动力绩效管理的加强上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资源利用率,通过简化合规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发表于:
2013-01-29 16:50 阅读(1052)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