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最近来访

留言簿(0)


最新评论

1. re: 回顾上海CAE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看过陆先生的>,想从事CAE行业,请问陆先生方便提供个人微信深入交流吗,如可以请电邮告知: zaixianyoujian@126.com--thomas2010
2. re: 梦中的凤凰漕
曾经看到过你发的老照片,一下子找不到了--日全食
3. re: 梦中的凤凰漕
很想看看关于澥浦的老照片--日全食
4. re: 也说“创新与创业”
网络时代  这两个字永远分不开啊  写的很好,有收获--xxdc2014
5. re: 一个喊我“大陆”的,走了
生命苦短,且行且珍惜!--胥军
6. re: 怀 念 母 亲
真的很感人,但是这篇文章描绘的“母亲”比我奶奶年纪还大,写老人的,总是让我想起我奶奶。--zhang紫娟
7. re: 平安夜,响“滴噹”
这样的活法其实很滋润,你不觉得吗!--lzj6189
8. re: 平安夜,响“滴噹”
年纪越大接受新事物的时间周期也就越长,不妨换个年轻的活法--【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匿名
9. re: “集全力办大事” PK “花小钱办大事”
陆老师说的好!互联网时代,企业被推着去改变,挑战还是机遇得看自己如何把握了!--PLM爱好者
10. re: “青椒”的向心力
是文档的格式吗?--PLM爱好者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受“菲特”影响,甬城变“泳城”,宁波遭殃了,不知澥浦又是如何。报纸上没有看到,电视里也没有看到,是“微信”报的“信”。

    祈祷故乡,一切安好!


    生活冲冲,时光匆匆,总难忘老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仅留在心里,也留在胃里。宁波人称“菜肴”为“下饭”。下者,送下也,下饭就是送饭下肚的“小菜”,既形象又贴切。要说宁波的“下饭”,当然首推黄泥螺,“一粒泥螺一口饭,蟹糊味道交关赞,入秋腌坛臭冬瓜,吃到腊月过年关。”,黄泥螺就是上天赐予宁波人的佳肴。
    泥螺,学名吐铁。《辞源》中载有泥螺条:“即吐铁,宁波出泥螺,状如蚕豆,可代充海错。”在“吐铁”条,则载有:“软体动物、一名泥螺,俗称黄泥螺,状如蜗螺而壳薄,吐吞含沙,沙黑如铁,至桃花时味乃美、腌食之,一作土铁。”旧时,澥浦与龙山一带曾盛产泥螺,清代文人谢辅绅在《蛟川物产五十咏·泥螺》中说:“瓮头粘腻卤牵连,借箸前来向带涎。惟有桃花名独冠,肯随流水到蛟川。”泥螺春天繁殖,夏天成熟,多栖息在泥涂较软、咸淡水交换活跃和风浪相对较小的低潮位滩涂。澥浦与龙山一带的海涂背风向阳,适合泥螺的生长,泥螺壳呈黄色,特别肥美,通称为“龙山黄泥螺”。
    澥浦镇东临东海灰鳖洋,海中有澥浦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作屏障,使其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其中澥浦山更是在当地就被称为“泥螺山”。可见澥浦在“龙山黄泥螺”中的地位不可多得,如按“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该归澥浦所属。

    泥螺不是抓的,是去摸的去拾的。泥螺是成片的,只要找到,就是一大片。泥螺随潮而来,靠海谋生的人们背上泥鳗船(又称泥摩船:在泥凃上犹如海鳗样,灵活机动;直到有了摩托车,人们希望能象摩托车样,快速激动。名称也是与世俱进),下海涂去拾泥螺。泥鳗船是渔民在海涂上行走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双手握住泥鳗船中间上方的扶手两端,一只脚踩在泥鳗船上,另一只脚在泥涂上向后蹬,泥鳗船就能快速移动,时时腾出一只手,用三角型的小网,在泥涂上推行,泥螺就满满的、慢慢的“滚”进网里。

     桃花盛开时的黄泥螺称为桃花泥螺;中秋时节产的称桂花泥螺,而澥浦泥螺,自有品名为“黄花泥螺”。“黄花泥螺”,大名鼎鼎,连见多识广的蒋家父子,都指名道姓,念念不忘。“黄花泥螺”,带有海边腥风的咸味,充满醇淡酒气的鲜味,拌着牙齿和舌尖间的脆嫩,没有恰如其分咀嚼和过滤的功夫,齿间就出不了可以抚育心灵的“味觉”。

    现在,从大排档到五星饭店无处不在的黄泥螺,人见人爱。近来听说上海的“邵万生”要将其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有些不解。该是澥浦的事情,你急了些。

发表于: 2013-10-09 08:12 阅读(918)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