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普天下劳动者的节日。
劳动节应该是劳动者换个活法,学着发愣、发呆,给自己找一个懒惰、瞌睡的机会,这是个不错的日子。
可真要是发愣、发呆、发困,也不是个轻松的活,躺着、坐着,时间稍些,就冒出来些许胡思乱想,就称其为“遐想”吧。
三天小长假,最大的收获是:劳动不总是能够创造财富的。
从学校出来能进厂门,我极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当时有一句“学会车钳刨,走遍天下都不怕”,况且安排做了一名机床工。师傅是厂里小有名气的技术好手,虽然识字不多,但技术科的人常会来车间讨教,有机会在旁边看看听听。那时的干活热情,是有空的岗位就干,没有就到办公室休息。有时候还一个人看管几部机床,“行”着走刀,一看紧急,就俩手按着车头和尾座,从一台跳到另一台。以后,三婶给了我一本书,里面有“sin,cos…”的,这是我最早接触高等数学的启蒙书,不懂,亏得技术科的“汤司令”教我看图学公式,后来也能独自粗粗推算出尺寸了。那时,不仅自己干得欢,还带领年轻人一起干,大干快上,组织“大会战”是常事。期间,摸爬滚打,不是当“正职”,就是当“副手”,几乎干遍了厂里所有的岗位。当我带着36元钱的工资,临上“工农兵”大学生时,厂门口的“共和新路”上,堆满了沿途工厂的产品,鼓风机、起重机、锅炉…从中山北路到张庙,连绵几十里,蔚为壮观。那个时候,国民经济到了“崩毁边缘”。
以后进了科研院所,有机会常与社会上的“精英”接触。一次出差在外地,正遇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板朋友,就“蹭”着住进了高档宾馆。一阵“侃大山”后,我是困了就想去睡觉。刚歇下来,就听朋友端电话,给在上海的同事“打长途”电话,委托给明天生日的妻子去买花买蛋糕,那时的通讯条件和电子商务可没有现在这样的。一觉醒来,看那朋友还没有睡,“干嘛呢”“在给美国总部写报告,等回音”。又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只见那位朋友倚靠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睡着了。“睡床上去吧”“不了”,匆匆忙忙中,洗刷一阵,我们又各奔东西,忙自个的事情去了。后来,我们在上海聚餐,说起那天晚上的事,他妻子当然心疼,不免唏嘘。“赚钱不容易啊”,一句调侃想转移嫂夫人的话题,“他在外面忙忙碌碌,几年下来,还没有我在上海买房子赚得多呢。”My God!
…… ……
人都要走向社会,都需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着为了生活的劳动。
劳动若不与精神相通,则是一宗苦役,而不知未来,则将不知还会遇到什么。
“我们总是保留某种比我们自己更高的东西,所以新的自我决不只是人的劳动,而是必须建立在一种持续无限的生活之上。”享受生活、渴望闲适,理想的心愿,但“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圣经《创世纪3:19》”
作为一个个体,或许能够赢得社会的赞赏和尊重,可以成为实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受其影响,却时常会流露出内在的空洞和无力。
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创造性的生活是在现有基础上把种种力量聚集起来,“在人类进行努力的一切领域---真、善、美的领域---都有精神内容的增长。”
以往经历,已无他求 ------ 昨天撑杆“弄潮儿”,如今小舟“摆渡人”。
发表于:
2017-05-03 20:26 阅读(377)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