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词绝对的深入人心,也不记得王老吉三个字是怎么进入我的视野了,记得有一阵台湾的明星们纷纷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这个好喝,那时候觉得它真的红了,平日里上火了在超市转悠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扫点货。
当品牌之争的事件爆发的时候我才真的开始仔细去了解所谓的王老吉,不知道其他消费者是否和我一样事件之前似乎都不知道王老吉不止一个,超市里的红的绿的也不是一家,本以为只是包装的区别,没有想到背后却是品牌的战争。
事件背景回顾:
王老吉凉茶在清朝道光年间(约1830年)由王泽邦初创,王家第三代传人将凉茶店开到了香港、澳门,并将王老吉“橘红底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
1949年,王老吉被一分为二,广州王老吉凉茶被归入国有企业,香港的王老吉则依然由王泽邦家族后人把持经营。
1995年,广药集团将罐装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权,以20年的租期租给了香港加多宝,广药集团继续销售绿色盒装王老吉。2002年11月,广州王老吉与香港王老吉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10年使用权转让协议。
根据AC尼尔森数据,从2002年到2009年,王老吉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6%,中国茶饮料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基于上述情况,经过评估之后,他们给出了1080.15亿元的品牌价值。这个堪比可口可乐等饮料巨头的数据让国人骄傲不已,但经济利益驱使的宿命是没有办法逃脱的,这方刚刚宣布自己的王老吉品牌估值,暗战就这么上演,最终商标是争回来了,加多宝也开始了去王老吉化的艰难之路,伤在哪里?做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我有点受伤,对于王老吉这三个字也有些许的扣分,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一个品牌树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品牌缺乏的中国制造时代,这场红绿之战背后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过河拆桥是国人情感中无法接受的情节,消费者却要从头开始认识这个已经建立在心理的品牌,这样的伤不是一个官司的输赢就能抚平的。
加多宝集团在得到王老吉罐装的商标承租权后,不仅在生产基地建设上不惜血本,媒体宣传攻势上的投入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电视广告、户外平面广告、冠名各类比赛、组织各种活动,甚至数次动用网络推手,巧妙利用捐款、非典等热点事件配合宣传,这样的强大攻势之下,红色罐装的王老吉几乎一夜之间便遍布在了中国的大街小巷,1080.15亿元的品牌价值的背后可谓是立下汗把功劳。由于王老吉这一品牌的迅速崛起,广药开始对上世纪90年代中就已上市,但口味较偏苦、销量很低的绿色盒装的王老吉凉茶进行再度包装。在盒装王老吉迅速按照罐装改良口感后,广药开始不惜血本广泛地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借助于红罐拉动之下,2007年“绿包”王老吉销售额达到7.1亿。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统计,2009年纸盒装王老吉销售增长达到26%,而罐装王老吉则下跌了10%。
品牌效应的利益之争开始了,同样的商标,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区域,显然不利于品牌的统一管理。围绕着王老吉这一个品牌,多方争抢,博弈的局面无愧为避免,尽管广药集团最终顽胜,但这条王老吉的品牌发展之路仍然令人担忧,同样也警醒其他企业:1.品牌及其运营很重要2.品牌的危机公关很重要。
发表于:
2012-05-24 09:19 阅读(463)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