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制造业大宗商品的采购策略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很多都是从事个初级加工,只能生产一些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为全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外贸依存度高,初级大宗原材料如石油、塑胶、钢铁(铁矿石)、铜材等在国际市场基本上没有定价权,人民币汇率又面临着长期升值的压力,很多企业只能赚取中间微薄的利润、同时又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原材料的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所赚取的利润大小和所承担风险的高低,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2011年的欧债危机,再一次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起伏,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在频繁的大幅度波动,2009~2011年,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铁矿石的垄断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使其偏离了实际应有的价值,炒风愈演愈烈。
我国的大多数制造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去改变这种大的环境,采购经理们在这种环境下,将如何去适应。
高库存,往往就意味着高风险,在经济形势还未明朗,价格已经明显虚高的情况下,需要将库存降低到合适的程度,比较规范的,有条件的企业,计划方式尽可能采用按单请购,并缩短计划周期,加强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订单以及物资消耗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的关注,评估和调整库存策略。
对经济的关注和信息的收集,对全球的经济状况需要投以关注,同时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关注价格走势,关注国家产业和经济政策,认清经济形势,做出正确决策。如2008年底~2009年初期间,随着全球经济哀鸿遍野,大宗材料价格跌到谷底,石油价格从每桶150多美金跌到30多美金,很多企业将库存当成负担,盲目的清空库存,随着各国相继出台拯救经济的措施,经济开始复苏,但是很多企业却还在恐慌之中,不敢加大库存,造成在2009年5~6月份需求突然放大时,原材料库存、人工储备不足,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上涨,此时再考虑库存储备,已经晚了一步。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很多企业,缺乏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库存的储备是在原材料处于高位时,片面听从供应商的忽悠,大量储备库存,而当原材料处于低位时,却没有关注到世界拯救经济的声音,看不到光明,浪费了一次绝佳的快速发展机会。
期货的主要职能不是盈利,而是套期保值,为了规避风险,在价格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稳妥,采购经理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将存货的价格风险降到最低。商品期货市场是现货价格的反映,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可以做出合理的采购和库存策略。同时,在国际采购过程中,由于担心汇率的变动引起采购成本的增加,可以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以规避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采购风险。未来,现货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国际货币汇率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采购经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同时能够熟练利用这些金融工具。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使上下游企业结盟共同抵抗风险。大宗材料的采购,不像大叔大妈在菜市场买菜,企业同供应商的贸易往来更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零和游戏,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对主要原材料供方的管理,选择有实力、有合作意愿的供方结成战略联盟,使品质、成本、交付、效率等方面得到提升,增强供应链的弹性,让企业能够得到品质优秀、成本低、交付及时、运作高效的原材料供应服务,以整个供应链共同应对市场的竞争,降低整条供应链的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一个优秀的采购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原材料共赢服务,采购经理作为采购团队的负责人,需要从人员素质、组织架构、分工调配、考评激励、培训等方面打造自己心目中适合公司需要的优秀团队。
面对着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受到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就是制造业,而作为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担负着品质、成本和交付的重任,每一次的采购决策,都关系着企业的成本和盈利,甚至是企业的生存,必须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小心谨慎的处理每一笔业务,无时无刻的关注经济与市场动态,建设优秀的独立团队、建设高效、低成本、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采购服务。
发表于:
2012-04-14 15:29 阅读(1362)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