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最近来访

留言簿(0)


最新评论

1. re: 回顾上海CAE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看过陆先生的>,想从事CAE行业,请问陆先生方便提供个人微信深入交流吗,如可以请电邮告知: zaixianyoujian@126.com--thomas2010
2. re: 梦中的凤凰漕
曾经看到过你发的老照片,一下子找不到了--日全食
3. re: 梦中的凤凰漕
很想看看关于澥浦的老照片--日全食
4. re: 也说“创新与创业”
网络时代  这两个字永远分不开啊  写的很好,有收获--xxdc2014
5. re: 一个喊我“大陆”的,走了
生命苦短,且行且珍惜!--胥军
6. re: 怀 念 母 亲
真的很感人,但是这篇文章描绘的“母亲”比我奶奶年纪还大,写老人的,总是让我想起我奶奶。--zhang紫娟
7. re: 平安夜,响“滴噹”
这样的活法其实很滋润,你不觉得吗!--lzj6189
8. re: 平安夜,响“滴噹”
年纪越大接受新事物的时间周期也就越长,不妨换个年轻的活法--【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匿名
9. re: “集全力办大事” PK “花小钱办大事”
陆老师说的好!互联网时代,企业被推着去改变,挑战还是机遇得看自己如何把握了!--PLM爱好者
10. re: “青椒”的向心力
是文档的格式吗?--PLM爱好者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中华民族具有最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和最丰富的文化渊源,曾创造过世界上令人难忘的科技发明和技术创造。由于长期的忽视和轻视,却造成了中国科技史和思想史的莫大损失。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足以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创新精神。然而“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中国的这些发明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但发明如果只是停留在实用阶段,就只能是个别的、观察性,技术性的,只是发现而不能成为发明,只是技术而不能成为科学,而要成为科学,就要在若于抽象的事例中形成具有逻辑的、演绎的系统。当现今“山寨”和“模仿”充斥社会时,创新就成了人们怀念的精神支柱。

正因为创新是稀缺的,所以有人说要“教育”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然而这未必是有效的办法。当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回答的答案还处在“统一”的标准结果时,权威不能被“怀疑”,思维就不能“发散”。近来网上登出一篇名为《“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的文章。因为香港艺人来访,而使教室里空荡荡。教哲学的老师表示了愤怒,“今天是我多少年来第一次如此生气的日子”,“写这篇文章不是追究个人的责任,而是为了扭转这种偏离正道的习气”。这已经不是一个学校一个老师的个别现象。然而有人出来说,现在的环境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已经不再是科学家,而是能赚钱的人。对此,有人也指出,出现这种现象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原因,社会生活是现实的,老师也不能一味跟学生讲理想主义,大学生找工作不那么容易,薪酬水准差距也非常大,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环境很难让大多数大学生安心为学术研究而读书。当学术撞上娱乐、哲学遇上功利,教授也无奈。

其实权威是可以被打破的。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82年发现了打破晶体学常识的准晶体,但受到了科学界的排挤,十分孤立,被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甚至称他为“准科学家”。而将近30年后,这位准科学家却站到科学界最高的领奖台上。因而引出了一段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全世界科学家们发出警告: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陷于传统藩篱的桎梏中,保持开放的头脑、敢于质疑现有认知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

其实权威也是可以被怀疑的。为了宣传和检验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钟万勰先生专门到弹性力学集大成者铁木辛柯任教的学校——斯坦福大学讲学,卞学鐄教授称他的弹性力学新体系是首创,是力学方面非常宝贵的教材。钱学森先生亲笔致函:“今天看到您的书,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了!可喜可庆!”。辛理论体系辛“颠覆”了沿袭百年的经典弹性力学体系,对传统理论难以解决的若干问题给出了新的求解方法和原创性结果。当然“可喜可庆!”。

钟万勰先生着力编写科普读物,是引领年轻一代走进全新学科的启蒙指导。人才的成长需要在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需要能排除市场功利诱惑,是经过自觉“磨练”后的成材过程。尽管读者不一定能理解和掌握这门全新的学科,但通过深入简出的弹簧并联化到串通,再到分析动力学和分析结构力学,吸引一批年轻人关注力学发展、吸引一批力学工作者关注科学进步,投身到科学研究中来,未来就有希望。原始创新的核心技术是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引导和吸引未来的建设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探索创新力量的建设,大胆怀疑、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增强自信心,对于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发表于: 2011-12-21 11:15 阅读(1345) 评论(4)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评论列表
# re: 创新在当前
2011-12-21 13:11 | 303研究室 | 1楼
钟万勰先生
# re: 创新在当前
2011-12-23 17:17 | 曦西 | 2楼
创新求变!
# re: 创新在当前
2011-12-31 15:32 | 小和尚念经 | 3楼
现在的中国缺少了创新,多的是跟风
# re: 创新在当前
2011-12-31 21:05 | 陆仲绩 | 4楼
(回复)小和尚念经初入门当然可以只是跟风,以后有了思考,有了自信,成为老和尚后就会有所创新,指点迷津,指点江山,成为自由王国的弄潮儿.
谢谢,在此祝您新年快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