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是饥不择食的那个时代。那书是紧俏货,时间更紧逼,因为后面都有人排队等着呐。当时能有机会看到描写虚幻神魔世界的故事,比现代人看3D《阿凡达》还来劲多了。故事情节使人激动了好些天,浑沦吞枣,当然感受和领会是谈不上的。只佩服孙悟空、孙大圣,最看不起那个做师傅的唐僧,手无缚鸡之力,有何本事来当师傅。
以后参加工作,有机会从图书室借书来看了,本可以慢悠悠的来个自由主张,但原先已经嚼过的“馍”味道反而就没有以前的有劲了。现在有搞管理的说《西游记》是现代管理学的百科全书;搞教育的说孙悟空是愤青的代表,可能都对,但远不会止于这些,能流传至今而依然受人人喜欢,必是一部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幅《玄奘取经图》,一段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说唐僧是如来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得嫡系真传,就其佛法理论,理所无人比及,但就开山辟路、降妖除魔的专门技艺而言,唐僧只能算是这个团队中最无能的了。但立意献身佛门大志,在前往西天取经的整个跌荡起覆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和信仰,执著,对完成目标、达成愿景的执著,可谓是一个“无私无畏无能”的人物。不要奢望唐僧是位全能的,但无私才无畏,没有苟且偷安的闪念,没有心留旁骛的功利,就凭这些,世人谁能与其争宠。在他的无数次指挥失误中,错误责怪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劣性不改的猪八戒而屡屡误入歧途,但坚持不懈的向西挺进、进!终于使得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还有白龙马,都修得了金身正果。如此看来,最终使得整个团队产生最大价值的是唐僧所坚持的信仰,有信仰,才会有敬畏。
其实在队伍收编前,几位行者都可称得上一方神圣而不可一世。有各自的“花果山”、“温柔乡”,在那“一亩三分地”里,逍遥自在好不得意。孙悟空要想挑战如来佛,却只能在如来佛的大指丫里撒把尿,结果不愿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天庭弼马温”,导致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要使“性泼凶顽”的静下心来,成就佛道谈何容易,所以有观音给孙悟空戴上“紧箍”,断了其“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的心思。依现代的说法,属地化管理,既要提供“清妖降魔”的给力协助,又要协调“山神土地”的迷津指点,在忙忙碌碌的同时,当然严格的契约和规章约束是断断少不得的了。让唐僧来领衔,其实更多的是服务和协调,先了解彼此特性,使其发挥特长,让其实现所企盼的愿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最终自己也成就为第五佰尊者:愿事众尊者。
那时没有网络,不然将佛经扫描一遍,发个E-mail就可以完成,就没有这个故事了。现在有现在的事要干,道理其实还都是相通的,让牵马挑担的沙僧能助兄除妖,有事可干;让“劣性”难除的八戒有静心的修炼环境;让神通广大的悟空成就“齐天大圣”。虽然唐僧可以不必细细计较已经打死了多少妖魔,又被神仙带走了几个鬼怪,还有让土地爷藏匿了N个小罗罗,总之,让干事者干成了事,人人欢呼。
白天写些《西游记》的杂杂,夜里悟空和八戒一行就入梦来了,他们刚走过孤悬海中的澥浦山(泥螺山),就看见金碧辉煌的都神殿戏台中央(临近过年,又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了),打坐的如来佛祖正含笑看着前面,手指间还弹出些许小小水滴,呈现为七彩雾状。哦,还应该归结为这位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历史将铭记该项目发起人的丰功伟绩:如来佛祖。骤然醒来,觉得有些疑惑,洒水的应该是观世音菩萨才对,大悲甘露洒向人间,方有遍地果实累累。忽又突发奇想,如果当时如来佛祖专攻运筹宏观调控,无暇顾及旁枝末节,而观世音菩萨忙于订立中观规划,急于立竿见影有成效,作为微观实施,唐僧一行的取经项目能否立项是否还得再费斟酌,本身项目一再拖延所预期的时间,那还能走多远.......。
一部《西游记》,让我们记住了取得“大乘佛经”的唐僧一行,它给“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添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春节来了,又一年,只要心里还存希望,故事就还会继续。
发表于:
2011-01-31 09:33 陆仲绩 阅读(3935)
评论(4)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