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真的这么难?
作者:张国祥
有消息说去年大学生就业率为68%,形势很不乐观!中国真的成了人才过剩的国家?人才多得连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答案显然不是。
我在企业做咨询时,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总是告诉我:他们企业的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低。我问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大学生太少。看来一般人划分是不是人才的标准就看他是不是大学生。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合理,但他们传递的信息无疑告诉我们:在他们的企业里大学生都是人才!
我进而问到:现在大学生都说不好找工作,你们为什么不趁机招聘大学生进来?得到的回答是:不是我们不招,而是他们不来。大学生盯住的都是大企业,不是世界五百强,也要国内五百强,而且希望一来就坐办公室。让他们在基层、在车间呆上三个月都坚持不下来。
国家政府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诚然,西部、农村人才相对匮乏,应该说用武之地更大。前两天我看到报上说北京大学有个硕士研究生申请援藏工作获批,记者采访他的动机,他回答得很简单:我去那里实习,喜欢上了那里的风土人情,所以决定去。记者对此很不满足,又追问一句:你的学长胡春华(现为某省省长)也是从西藏成长起来的,你是否有意步其后尘?这位青年说:我没有想过从政,我是学新闻的,我只想把我感受到的藏风、藏情报道给和我一样同样喜欢西藏的人们。据说这位青年完全可以在北京谋得一个好职位,但是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事作为职业。作为职场的过来人,我完全赞同他的选择。因为没有什么比热爱更能让人成长或成才。
再说农村,和我同年龄的人有少部分人毕业时选择了回农村,那位记者要是去采访他们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答案。因为农村人才缺乏,这些回农村的人都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镇长、书记、局长大多都是这部分“回乡青年”。我敢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当初都没有从政的想法——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好照顾农村的家人。现在不同了,政府部门公开打出村官的诱饵——号召大学生下乡或回乡。京沪津周边的村官应该抢手,广大落后地区的村官还是少人问津。
不说西部,也不说农村,其实就是在发达地区,仍然人才不足。我还没有听到哪一个企业说我们人才过剩!好的企业要发展,需要补充人才;不好的企业要有竞争力,也需要补充人才;平稳发展的企业,人才会老化,也需要补充人才。大凡成长中的企业都需要补充人才。但是这些企业补充人才,都不是把人一招进去就让你挑大梁,而是放你在基层磨练,只有经受考验才能脱颖而出。就是在国有企业,在包分配的年代,大学生进了企业也要先在基层锻炼一年,才能安排到设计或工艺部门工作。
我在制锁企业的时候,曾经招聘过不少大学生当业务员。我们的前提是,你必须在车间至少实习三个月,必须摸透制锁工艺,懂得锁具维修,考试过关才能上岗。基本上每年的淘汰率高达50%,都是在实习期淘汰出局的。过关者销售都做得比较成功,有人还做到了销售副总的位子。
也是这家企业,在我去之前,从湖北武穴招聘了一批技校学生,少部分人分配到了办公室做文员或仓管员,大多数人都下到车间做工人。十年过去了,当初做工人的那批人,个个都成了制锁行业的骨干,好几个人还做了锁厂老板。看看吧,下基层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上周见的一个机电厂的老板。他上大学前是机电厂的工人,大学毕业后,他仍然回到了家乡的机电厂,不过不再是工人,而是技术员。几年后,工厂改制,他被大伙推举为厂长。三十几年过去了,他成了这个厂最大的股东,成了这个行业最权威的技术专家,工厂的产品远销全球。即使是金融危机都没有撼动他的企业分毫——销售额仍在增长。就是这样好的企业,大学生们仍然不愿意去。
从基层做起,没有什么不好!
大学生如果急功近利,不改变就业观念,就业,永远都难。
发表于:
2009-07-13 10:13 张国祥老师 阅读(590)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