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作者:邹中棠
为什么人生识字糊涂始?为什么越学越困惑?因为浩瀚的文明无法通透,因为古老的文化无法究竟。因为,大量的教育信息扑面而来,因为不同的老师见解不一,因为不同的学问五彩缤纷,因为不同的角度让人眼花缭乱,因为不同的学历、阅历和经历真正导致了一人一世界的复杂性、精彩性和无奈性。
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是一个人赢得尊严和未来的关键因素,教育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别,有如下难题值得每一个老师和教育家深思:
1、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不接受学校教育是不是就没有了未来?换句话说,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够走向成功吗?
3、什么样的人有资格从事教育?
4、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5、怎么样用教育解决现实的一切问题?
6、教育的道法术器如何理解?
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搞懂这些道理,作为教师绝对是误人子弟。下面我用我提出的“邹中棠教育进阶论”来回答这些教育难题,来回答师道的本质。
我认为,师道就是教师之道,教育是教师的手段,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首先能够对老师和教育进行格物,否则,一切教育都是盲人摸象,不得究竟。
邹中棠认为,格物教育是师道的重大瓶颈,也是人类困惑和无知的源头,因此,我认为,师道分六个档次:教育的初级阶段是知识教育,属于知道阶段;第二个层面为技能教育,重技术,属于做到阶段;第三个层面属于素质教育,素质是知道不应该知道的东西,素质是增加一个人底蕴的知识,因此,素质教育不仅要知道更多,还要学会更多的技术技能;第四个阶段是智慧教育,拼的智慧的能级,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彰显,别人的智慧是你的知识,因此,这个阶段必须要参与社会分工,必须融入社会,经验和教训都是智慧的产物;第五个阶段是能量教育,知识、技能、素质、智慧的层次和级别,能够把上面几个层次做到极致精致,做到业界顶尖,做到有实力、有魅力、有影响力就算具备了能量;最后一个阶段的教育就是境界教育,重视弱化自己服务众生,重视通透、究竟、圆融、无我、利他、超越、使命、意义、格局、真善美、大爱、感恩、天人合一,这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终点站。
有了对老师教育层次的一个基本认识后,天下老师就可以对号入座了,人类也就知道自己存在困惑和问题的本质原因了。
下面简单诠释前面提出的六大问题:
1、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悟道,参悟出天地人和社会运行和成长的规律。孔子先生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也!”就是对道的最高评价。也说出了教育的本质在于知道、悟道、证道、得道。
2、 不接受学校教育未必就没有未来,只是路途一定要比常人坎坷一些。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通过学校教育走向成功的几率一定大于其他教育通道。登山千条路,不一定完全迷信学校教育。
3、知识教育、基础教育只需知识分子就行,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必须要专家授课,智慧教育必须要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能量教育必须要接受高人教育和大师教育;境界教育必须要靠大师、圣贤、宗师教育。
4、 只有接受过上面六种教育的人才能够真正认识世界的真相。现实的悲哀是我们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就是盲区。比如,有知识者轻视有技能者,有实践成功者轻视知道做不到者,有能量的高人藐视初学者,一般人比拼的都是别人不会的,其实,这些都是不成熟的,六种教育的目的不是游戏层面的输赢,它是六**门,是我们步入真知的手段。
5、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我提出的这六种教育才能够解决现实里的一切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理解现实社会里出现的问题就说明你的智慧不够,参与实践不够,不够成功一定是在知识、素质、能力、能量和境界方面有短板,因此,抓好这六大教育就能够所向披靡。
6、 教育之道在于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告诉他要成为谁这是道?道是方向、定位和归宿;法是方法,是如何达成目标的路径、流程和智慧;术是技巧,是学习学问和做好某事的具体措施;器是工具,器是达成目标的载体。
邹中棠教育进阶论是对教育通路的高度浓缩智慧,是对教育格物致知的具体体现,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的有识之士去完善和完整。
人类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无知,无知的根源在于不知道学什么?在于不知道向谁学?在于不知道人与世界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于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于不知道教育的进阶逻辑。
有朋友盛赞“邹中棠教育进阶论”,说完全可以比肩达尔文的进化论,感谢盛情之余,有了几分知遇之感,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按照境界教育思想,我们的知识、技能、素质、智慧、能量、境界只要有利于别人,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传道、授业、解惑,这应该才是一个师道真正的境界和良心。
当我们都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技能的缺陷、素质的遗憾、智慧的短板、能量的瓶颈和境界的高低后,其实,成长和超越也就指日可待了。从而,文化强国就知道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了,只是,我们应该从几千年的文化和文明中去发现和创造最先进的知识、技能、素质、智慧、能量和境界,倘若,我们的国人皆由此意识和觉悟时,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
韩愈先生在35岁著师说,提出了经典的千古论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简单的格物,即使如此,也未必有几人能够参悟韩愈先生的本质深意,其愿意是说,老师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是传道,解读天地人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其次是授业,教授学生一门手艺,教会学生如何拥有自己喜欢的一份事业,最基础的老师就是解决老师的困惑,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这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对老师境界的格物,其实,天下最难最难的格物就是对教育的格物,对天下学问的格物,因为,这是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关键,没有一个方向性的教育通路,人类永远会停留在学习伴随着无知,为什么若干人人死不瞑目,就是不知道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意,因此,不谦虚地说,邹中棠提出的师道,或者”邹中棠学术进化论“一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读者和朋友们和我一起完善,回头我会写若干文章来完善这个有益于人类的重大教育思想。
希望所有读完此文章而受益的朋友能够传播此理论!
(本文作者系著名教育思想家、演讲家)
师说
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发表于:
2012-05-21 11:43 阅读(400)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