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但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如何管理与协调供应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供应链概念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ERP的管理范围也相应进行了扩展。
举例来说:企业给某家供应商下达了采购订单后,需要了解订单的进展情况,通过具备供应链功能的ERP,就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个采购项的完成百分比,当前所处状态等,并能针对每一具体的采购内容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也就随之产生。那么,MRPII与ERP又有什么差别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APICS的说明:两者的差异在于信息科技的需求不同,例如图形接口、关系数据库、使用第四代语言、主从架构、开放系统的可移植性等。由此可见,ERP与MRPII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后,ERP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仍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但从ERP的发展历程分析,ERP的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而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除了资源计划外,就是制造执行了。因此作为一个总结,我们可以把ERP理解为:
ERP=MRPII+MES(制造执行系统)
珠海助友软件主要解决制造业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有关的问题。
产品质量、及时交货及成本是制造业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因此也就成为了生产企业管理的重点,这就是企业的物料控制、生产排产及执行、质量控制。
在物料控制方面,若物料不足影响生产,物料多了占用资金及场地, 而物料控制的核心是物料计划,在ERP软件中,物料计划(MRP)相当于飞机的发动机,很多国家可以造飞机了,但能独立研制飞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几个。
助友只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U3ERP的大部分功能,软件可以运行并实现了销售,但核心功能(MRP)的完善却花费了8年的时间!直到2010年8月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基础资料正确,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采购、生产及外协数据”。虽然代价巨大,但却为U3ERP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排产(APS)及执行(MES)方面,如何安排生产,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多订单的要求,这是U3ERP最初的出发点,经过不断探索及几次大的改进,U3ERP已经可以“根据订单的交货期,参考已经安排情况,把制造件的生产安排到设备,给出用什么设备,加工什么产品,具体的工序及加工数量,加工起止时间”
排产结果可以生成工作单,并指定具体人执行,完成情况可以采集到U3ERP中,U3ERP可以自动调整该加工件后续工序,及相关产品工序的加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