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榜

1.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17841) 2. 板壳单元和实体单元的连接(12445) 3. 浅谈ANSYS中自定义截面的简单应用(一)(10461) 4. 大连重工起重CAE简介(10211) 5. 利用TOAD实现Excel数据在oracle的导入导出(9127) 6. 热—固耦合分析(8382) 7. 机构柔性体分析(7772) 8. 结构优化分析及应用实例——拓朴优化(7470) 9.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载荷实例篇(7324) 10. CAE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作用(7105) 11. I-deas软件将何去何从?(6716) 12. 结构设计CAE主业务流程(6635) 13. 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6508) 14. 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应用(6256) 15. PDM行业解决方案势在必行(6045) 16. 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5678) 17. CAE技术认识的三大误区(5415) 18. 学习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与途径(5161) 19. ANSYS中定制工具栏(4972) 20. 商用CAE软件占领市场的三大关键要素(4816) 21. CAE分析与手动计算(4702) 22. WBS分解在PDM项目实施中的应用(4615) 23. CAE人当卧薪尝胆(4598) 24. 大连重工起重PDM应用情况简介(4586) 25. 谁来做国家信息化规划?(4557) 26. 有感而发老外索要CAE模型(4549) 27. 制定CAE行业标准势在必行(4434) 28. 收购来的3D软件买得起,“养”得起吗?(4412) 29. 3D推广应用到底难在哪?(4308) 30. 有限元软件与CAD软件的融合(4290) 31. 结构设计CAE建模技巧-1(4257) 32. 有限元计算中不同单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4186) 33. 为什么我们也用世界一流水平的软件却设计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4167) 34. 结构设计CAE建模技巧-2(4081) 35. PDM定制开发策略(一)(4071) 36. 产品设计如何降成本-1(3934) 37. PDM定制开发策略(二)(3879) 38. 感受2011中国CAE年会(3800) 39. 企业在信息化认识上的几大误区(3764) 40. 对CAE仿真技术与产品设计研发相融合的再思考(3534)

评论排行榜

1. 发布TCIS 制造业PLM行业解决方案2.0版本(41) 2. PDM行业解决方案势在必行(39) 3.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35) 4. 收购来的3D软件买得起,“养”得起吗?(28) 5. 谁来做国家信息化规划?(27) 6. 结构设计CAE主业务流程(21) 7. 大连重工起重CAE简介(20) 8. CAE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作用(19) 9. CAE人当卧薪尝胆(19) 10. 有感而发老外索要CAE模型(15) 11. I-deas软件将何去何从?(14) 12. 项目“难产”谁的错?-1(14) 13. PDM应脱下昂贵的“外衣”(2)(13) 14. 为什么我们也用世界一流水平的软件却设计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13) 15.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载荷实例篇(11) 16. 项目“难产”谁的错?-2(11) 17. 机构柔性体分析(11) 18. 感受2011中国CAE年会(11) 19. 热—固耦合分析(10) 20. CAE技术认识的三大误区(10) 21. “快 快 快 ”都是“快”字惹的祸(10) 22. 3D推广应用到底难在哪?(9) 23. 关于11.5节能减排答记者问(9) 24. 制定CAE行业标准势在必行(9) 25. 当今CAE技术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9) 26. 大连重工起重PDM应用情况简介(8) 27. 有限元软件与CAD软件的融合(8) 28. 发布《PDM制造业行业解决方案1.0版》(8) 29. PDM普及策略之“瘦身计划”-1(8) 30. 企业在信息化认识上的几大误区(8) 31. 国际上的移动式散料连续搬运设备设计标准(7) 32. PDM应脱下昂贵的“外衣”(1)(7) 33. 企业领导层的培训对信息化推广使用影响极大(7) 34. 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7) 35. 结构疲劳分析方法及应用(7) 36. 制造业3D设计实施前期的关键因素(7) 37. TCUA9.1开发的问题,待解决?(7) 38. 海工装备这块蛋糕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吃的(7) 39. 期刊版面费何时了(6) 40. 发展“国产”CAE软件的另类思路?(6)

最新评论

各位领导晚上好!我是史小东,我司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专门为跨国,跨省企业提供MPLS VPN和IPSec VPN混合组网,国际出口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同事我司MPLS VPN骨干网与阿里云所有数据中中心NNI对接,为企业提供MPLS  VPN专线接入访问阿里云的问题,解决以往Internet访问稳定性不好,丢包,安全性差的问题:邮箱了解的可以随时联系我:姓名:史小东   电话:18903056793(微信)  QQ:1492815286 --XIAOXIAODONGDONG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黄培在2016-06-29 11:56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div></div>感谢黄总的点评和推荐! --计算机辅助创新
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融合。赵总的文章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演进与融合的规律。 --黄培
太厉害了,从实物的本质分析起,完善智能 20字箴言! --bikingfree
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 --黄培
--计算机辅助创新
--计算机辅助创新
学习了,查了下,网上很多人翻译成实体物理系统了 --sally.yin
赵兄十分严谨。我个人感觉cyber对应的是信息空间,physical对应的是实体空间(最好别翻译为物理),因此是否翻译为“信息与实体融合系统”? --黄培
方法无高低,知识有深浅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介绍《创新的方法》一书
本文标签: 创新 方法 TRIZ 

 

过去,一谈到创新,大家一般都认为那不是常人能做的事情,是专家和“能人”的专长,是发明家的责任。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成本很高、过程漫长以及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等。

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引进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与工具,远比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更为重要。方法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遵循创新规律,研究创新方法,才能突破创新效率瓶颈;让创新变得又好又快,确保企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由前苏联海军工程师根里奇·阿奇舒勒所创立的萃智(TRIZ)是一套比较成熟的创新方法学。由赵敏和胡钰先生合作撰写的《创新的方法》一书,用有限的篇幅集中介绍了萃智(TRIZ)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创新的基本概念;

2.  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3.  解决创新中的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

4.  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

5.  如何提高产品的理想度;

6.  创新思维、原理和方法的思考题与答案。

《创新的方法》的定位是作为学习萃智的入门教材、课外辅助读物或者科普读物。该书着重说明的是:

l         在实践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先进的

有充分证据表明,数千年前,萃智萌芽已经产生,我们的祖先已经大量应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了无数在世界领先的发明创造,“无意中”实践了根里奇·阿奇舒勒在数千年后才提出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可以说萃智是全人类创新智慧的结晶。

l         在总结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落后的

尽管我们的祖先无数次地实践了创新的方法,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把创新的方法明确而系统地总结出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阿奇舒勒的肩上。

l         在推广创新方法上,中国人是有优势的

萃智理论源于前苏联,兴于美欧。但是考察萃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无论在美欧还是前苏联,都缺乏政府力量的介入,只限于部分领先企业和高校的自发应用。中国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已经开始联合进行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政府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机遇,让中国人再次引领世界创新的潮流。

请点击参阅该书在卓越和亚马逊的介绍。

发表于: 2010-01-25 22:51 赵敏 阅读(2064)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介绍《创新的方法》一书
2010-08-13 11:50 | 赵敏 | 1楼
谢谢邱嘉文先生如此捧场!
该书还有很多的疏漏和错误,请多提宝贵意见。
有空多在一起讨论问题。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