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U一词,最近在网络上盛行,皆缘于“打工皇帝”唐骏先生曾经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所谓PWU,是“西太平洋大学”的英文缩写,据说是一个三四流大学或者是“野鸡大学”。其实本文无意去探讨唐骏先生所获博士的含金量是否够分量或者是否真假,而是感叹信息化的力度是如此之深入,信息化的影响是如此之宽广,信息化的“被透明度”是如此之清晰。信息化,已经灌入了我们的脑海,汇入了我们的血液,植入了我们的神经,常驻于我们生活的枝节末梢,乃至侵入了我们的隐私空间。
有句术语叫做“信息不对称”,亦即此方与彼方所掌握的信息在多个维度上不对等,由此而形成不对称。遥想当年钱钟书所著《围城》中的方鸿渐所获得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证书,如果不是钱老爷子的妙笔生花,可能极少有人知道它是假的。而且,即使有人知道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而在今天,信息化让“信息不对称”在迅速消失——君不见,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重大新闻事件,通过电视网,可以在4个小时内传遍世界,通过互联网,可以在30分钟内传遍世界。于是乎,当始作俑者方舟子指出PWU是一所“野鸡大学”后,须臾之间,唐骏先生就不得不面对互联网上千千万万的质疑之声而应接不暇了。
当年克莱登,今日PWU。窃以为今日卓有成就的唐骏先生绝非当年碌碌无为的方鸿渐先生可比,如果以“英雄不问出处”的态度而论,实际上唐骏的业绩难以有人出其右;但是唐骏先生今日所受到的指责和非难也绝非当年的方鸿渐先生可企及的。试想当年的方鸿渐先生只要一拍屁股走人,换个遥远一点儿的地方谋生,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克莱登”经历了,甚至还可以继续使用其“克莱登大学”的博士证书,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今日的唐骏则不同,他的这张脸因为信息化而所为人熟知,他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因为信息化而复制得遍地开花,他的求学经历也因为互联网的爆炒而让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个PWU。呜呼,唐骏!他必须勇敢地面对眼前的无情而且近乎残酷的信息化力量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信息化带给我们信息畅通、信息对称的同时,我又有一点儿怀念“信息不对称”了。因为在涉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隐私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平民百姓,可能都不希望自己的肖像被滥用,不希望自己的个人收入被公开,不希望自己的电话号码被倒卖,不希望自己的个人银行被入侵,当然,更不希望自己被“人肉”。因此,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信息化,一定有所为、有所不为。说到底,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它不能被无限滥用。只能受控于人,为人服务,造福于人。一旦失控,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多一点信息化,少一点克莱登。多一点受控的信息化,更会多几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表于:
2010-07-12 11:34 赵敏 阅读(2521)
评论(5)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