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回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博友提出的“问题四”。
问题四:在相应软件系统的辅助下,也许可以简化TRIZ理论的使用。但这种软件系统主要包含哪些模块和功能?专利库是否是TRIZ软件必需的模块?如果是,访问这些专利库是否需要付费?如果最终的解决方案利用了某项或某几项专利的技术,是否需要向专利所有人付费?
是的,在CAI(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的辅助下,可以有效地简化TRIZ理论的使用。CAI软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软件,它以TRIZ理论(和本体论)、语义技术、计算机交互技术等为核心而构建,目的是在电脑的辅助下,加快创新(重要是获得概念方案)的速度。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CAI都可以有所作为。
相对于种类丰富的CAD、CAE软件,国内外CAI软件并不多,全球不过有十款左右的软件,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十分好用的、众口皆赞的CAI软件。原因是这种软件的研发难度太大了。
一个典型的CAI软件应该具有这些必需的模块:主菜单交互界面(C/S,B/S),权限管理,问题输入,问题分析(技术系统分析),矛盾矩阵查询,发明/创新原理查询,创新案例知识库,国内外专利库,技术系统进化趋势,e-Learning等,稍微好一点的软件,还会有效应库,属性库,失效分析,进化趋势/潜能分析,特定领域知识库,知识库开发接口、知识管理、专利模板、知识模板等模块。
通常来说,专利库是否是CAI软件必备的模块。如果一个CAI软件无法访问专利知识库,那么这款软件肯定是不怎么上档次的非商业化软件。各类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原理、效应、属性、专利、自备等)应该是CAI软件必备的、核心的内容。访问美国、欧洲、日本等常用专利库通常是不收费的(例如USPTO日访问浏览量在一千以内),访问国内的专利库是要收费的,收费情况国际专利局有相应规定。
如果在CAI软件上生成的“最终解决方案”利用了某项或某几项专利的技术,是否向专利所有人支付费用也是视情况而定的。根据我的经验,多数情况下是无需支付费用的。理由如下:
1、从目的上说,在CAI软件上,查询国际专利库不是为了查新和照搬,而是为了借鉴和破解竞争专利所形成的专利壁垒;
2、从结构上说,国际上的专利保护,从来都不是保护某项专利的全部内容,而是只保护其中最重要的发明点(Invention Point),这部分内容也就占整个专利内容的1%~5%;
3、从过程上说,经过CAI中的技术系统分析,弄清楚竞争专利的发明点的具体结构,对构成其技术系统的关键组件做一定的裁剪或合并,就会形成与其类似、但是发明点有所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新专利。
4、从结果上说,把以上形成的新专利提交专利局审核授权,就有可能申请到与竞争专利类似的交叉专利,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此时可以向对方巧妙、合理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最后形成谁也不收谁的专利费的局面,也就达到了破解专利壁垒的实际目的。
用计算机可以辅助创新,可能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CAI可以与其它CAX软件形成互补,前途不可限量。只是,CAI软件的现阶段发展还处于成长期,软件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当然也有使用上的某些条件限制,如CAI软件要求使用者懂得TRIZ的基本内容等。更多的制约是外部环境,创新活动在中国的企业里多数是装饰门面的口号,还不是真正的行动,这些都限制了CAI软件的推广与应用。
小结:CAI软件是继CAD、CAE、CAM、CAPP之后的又一款计算机辅助软件。CAI软件可以协助我们破解既有的专利壁垒。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CAI自己不会做创新,只有掌握了CAI和懂得TRIZ的人才可以做创新。
(参见:关于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六个问题 http://blog.e-works.net.cn/288555/articles/418969.html)
发表于:
2013-02-07 08:46 阅读(2799)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