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最新评论

各位领导晚上好!我是史小东,我司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专门为跨国,跨省企业提供MPLS VPN和IPSec VPN混合组网,国际出口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同事我司MPLS VPN骨干网与阿里云所有数据中中心NNI对接,为企业提供MPLS  VPN专线接入访问阿里云的问题,解决以往Internet访问稳定性不好,丢包,安全性差的问题:邮箱了解的可以随时联系我:姓名:史小东   电话:18903056793(微信)  QQ:1492815286 --XIAOXIAODONGDONG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黄培在2016-06-29 11:56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div></div>感谢黄总的点评和推荐! --计算机辅助创新
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融合。赵总的文章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演进与融合的规律。 --黄培
太厉害了,从实物的本质分析起,完善智能 20字箴言! --bikingfree
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 --黄培
--计算机辅助创新
--计算机辅助创新
学习了,查了下,网上很多人翻译成实体物理系统了 --sally.yin
赵兄十分严谨。我个人感觉cyber对应的是信息空间,physical对应的是实体空间(最好别翻译为物理),因此是否翻译为“信息与实体融合系统”? --黄培
方法无高低,知识有深浅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关于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六个问题”之问题五的答复
本文标签: TRIZ 创新 方法 发明 专利 结果 解决问题 

继续回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博友提出的“问题五”。
问题五:很多技术专利是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因此严格来讲并不符合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作者在“后记”开头部分讲到的,即应该“为解决问题而发明”,而非像原苏联专家所推崇的“由发明而解决问题”。但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苏联人追求的是发明这个过程,而非发明的结果,这种目标是否能够为我们这种注重结果的文化所接受?
很多企业获得的技术专利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在全球业界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其原因有很多:一是专利本身的技术过于超前,无法在现阶段实现;二是即使有可能实现,但是如果不能做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无法面市;三是企业做某类专利的初衷,只是为了放入专利池,围堵竞争对手,从来也没有打算做成产品上市;另外专利转化为生产力还取决于市场、成本、投资、制造等一系列条件。因此,有不少的专利实际上是搁置在那里摆样子的。
至于专利无法转化为产品上市不符合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这是肯定的。因为从我们对词义的一般理解上看,发明不是创新,二者之间有本质差异。熊彼特的创新定义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见到效益,即获得经济效益(潜在的利润)。没有产生效益的发明显然不是创新。
至于我在《TRIZ入门及实践》中提出“为解决问题而发明”的说法,是要遵循熊彼特的基本定义,对TRIZ里的“发明”一词予以“正名”。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TRIZ中倡导的“发明”与平时我们所讲的“发明”,在词义上是有一定的差异的。TRIZ倡导解决发明问题(即疑难复杂问题),由解决发明问题而获得发明成果,这个“发明”过程就是解决企业的疑难复杂问题的过程,这个“发明”结果就是让企业见到效益的结果(当然可能申请发明专利)。因此,TRIZ里的“发明”基本上与“创新”是同义的。而平时我们提到的发明,往往是指一项带有某种商业目的、具有某个发明点但是暂时没有明确的应用对象的某种技术方案,是否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经过实践和市场的检验。某些人所推崇的“由发明而解决问题”即是如此。“由发明而解决问题”的主旨是为了发明而发明,看重的是发明的数量,专利证书的数量,至于这个发明最终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能并不是最看重的。国内不少的高校中的学者、某些痴狂的发明家们,多少有点儿倾向于走这个路子。
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而言,发明的成果必须要见到效益,必须造福于社会,即必须能把发明的成果变成钱。在创新学术界有个说法是,科学是“把钱变成发明”,技术是“把发明变成钱”。而TRIZ走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路线,由解决问题而发明,发明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TRIZ还是基本符合我们国内这种注重结果的文化的。但是国内浮躁的政绩观,不求甚解的学习观,注重装潢的创新观,对TRIZ的推广普及还是造成了不少的困扰。由于这是另一话题,不在此赘述。
小结:1、很多技术专利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制约因素较多,必须多方面分析。不可否认,“由发明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导致专利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因之一;2、TRIZ中的发明与我们平时讲的发明有词义上的区别。TRIZ倡导由解决发明问题而获得发明成果,其发明过程的本身就是在为企业创造效益;3、TRIZ走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路线,基本符合我们国内这种注重结果的文化。

(参见:关于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六个问题 http://blog.e-works.net.cn/288555/articles/418969.html)
发表于: 2013-02-08 15:59 阅读(2546)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关于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六个问题”之问题五的答复
2013-02-12 08:32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1楼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澄清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发明不等于创新,而带来价值(不一定是财务指标,时间和效率也是重要的指标)的发明才是创新。
# re: “关于TRIZ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六个问题”之问题五的答复
2013-02-13 10:41 | 赵敏 | 2楼
谢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博友的肯定:)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