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里的“老法师”,一般不是称呼寺庙里的法师,而是常用于身边熟悉的上了年纪的人。然而不是谁都可认领“老法师”的,得为“高手、高人”类的经验丰富者或精于此道的专家级人物,也算得上是个尊称。
记得临近退休年龄,父亲看我依然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总会不时敲打敲打我“事情是做不完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其实这些也都应归结为给惯出来的“倔”、无厘头的“犟”。父亲上班那时,负责区里的“文革”退赔工作,十多年没有一笔错帐、一分钱差错;退休后负责一片区域的退休费发放,直到技术改造完成才回家。每年他的学生会来看望他,临送走时都会说“你的阿爸是阿拉的‘老法师’”。他的认真和执拗,常让我汗颜,没有学会正能量,却留下来“倔”、“犟”的坏毛病。
“事情是做不完的”。由于从小家里惯出的毛病,特别是自个认为有理的事情,更是“一根筋”。自从被调到“CAE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工作,随着自主软件产业的热潮在行业里风生水起,自以为已经到了改变“屡战屡败”惯性的时刻,一时欢欣鼓舞,谁知依然落了个偃旗息鼓,无奈,欲留一把《自主CAE涅槃之火》,以此做罢。
由此生“金盆洗手”想法,然而被人叫几声“老法师”,不断有人来怂恿,不免暗自添些心动,毕竟人的弱点是一样的,毕竟人都想做些“光宗(宗族)耀祖(祖国)”的事。然而说“事情是做不完的”,是否可以说“事情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这样去做”,如果思路错了、路径错了,当然结果也就不能如愿了。当你的能力还扛不起你的雄心,那就应该换个思路,静下心来学习学习。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年轻人自应有一番理想和抱负,然而仅有历史责任感,被动地赚些小钱是不够的,或以此利用体制,成为“精致”或“世俗”的经营者,世态悲哀,那就自当别论。制定规则,创造环境,让钱理群先生所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必再煞费苦心,就可以得到所应该得到的“回报”,让每个“付出”者得以体现属于自己的“价值”。如果知识分子唯有的私有财产(知识、技能)不被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所得到认可,不法敛财行为就不可能消失。很难想象,没有清晰的所有权(知识,资本)能有大的商业运作,没有合适的金融支持,能有大的商业跨越,新兴技术和创新建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氛围下,没人能顶住全方位的流产!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如今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关注曾经关注对象的因果关系,当然首先要调整视角,发现问题,学着从技术和社会的角度去考虑,学着去分析。以往,搞工程科学的人往往会看不起“耍嘴皮子”的社会科学,其实经济学的主题就是解释人的行为,“问题虽然一样,答案各有不同”,新兴产业建设,要跳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魔咒,先要改变搞工程科学的人常有的导致其面对新环境反应迟钝的“行为惯性”。“思维惯性”不改变,“行为惯性”自然不会改变。
“老法师”是本可细细品味的书,常翻常念;“老法师”是片令赏心悦目的风景,常看常新。以往总觉得父亲,大事言简意赅,一针到位,可小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如今,好想再能絮叨絮叨,听听,不知这位“老法师”会对我说些啥。
窗外绵雨细细,此时此刻,写下这些,是我想父亲了。
今天是他的诞辰。
发表于:
2014-05-18 13:36 阅读(426)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