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A自2007年推出以来,围绕“精益研发”技术发展两年有余,期间得到不少赞许,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两年前,PERA精益研发平台贯以“仿真、创新、质量”三大要素,让企业一时觉得太过庞大,一口吃不下。随着PERA在企业两年的尝试和推广,目前已经可以看到应用案例了。前些天成飞611所的季所长就讲述了他们在PERA平台上的一些应用。
经过9个月的实施,611所完成的仅仅是项目的第一期。从611所的第一期项目来看,虽然这一项目没有将PERA所有的“仿真、创新、质量、知识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模块一股脑消化掉,不过也基本含盖了PERA中的大部分模块,譬如:基于workPortal的平台门户,根据不同工作角色的单点登录;基于研发总线R&D-BUS,管理在飞机总体研发活动的各项关键指标,满足高、中层以及各类业务人员对研发过程中指标的不同管理需求;基于研发流程管理Workflow,通过定制好的各种模板实现研发流程的规范性和协作性;基于数据管理的DataMan,因为611所有自己的PDM系统,所以DataMan要做的不仅是与PDM系统集成,读取设计数据并且调用,还要对研发过程中离散化的过程数据实行网络化管理,保证设计、仿真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数据共享;基于CAX集成环境的CAXMan,实现611所各类CAX工具软件的集成,建立模型与工具间的关联;另外,后续项目中陆续会实践和实施的模块还有模板管理TempMan、多学科优化环境MDOMan、知识管理、平台基础管理……等等
如今的PERA,包含了诸多的功能模块(右上部分为611的总机设计专业平台界面)
两年间,PERA推广的进程还稍显缓慢,已经实施的50余个项目也多数集中在主机所、军机、机车、军车等企业。从表象上看,PERA已然表现得象一个集大成者,阐释着“类PDM+多学科优化+仿真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多个角色应尽的职能,这个融合了“逻辑轴”和“过程轴”的研发平台,还需要在中国制造的高端领域, 慢慢地推广和开拓。
作为PERA的发起和推动者,安世亚太前段时间组建了安世航太公司,单独致力于航天航空、机车、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精益研发项目。从PERA庞大的架构来看,安世航太所面向的客户群体,才是PERA应该的去处!
发表于:
2009-10-28 16:44 天下无人不识君 阅读(1608)
评论(3) 收藏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