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评论

各位领导晚上好!我是史小东,我司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专门为跨国,跨省企业提供MPLS VPN和IPSec VPN混合组网,国际出口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同事我司MPLS VPN骨干网与阿里云所有数据中中心NNI对接,为企业提供MPLS  VPN专线接入访问阿里云的问题,解决以往Internet访问稳定性不好,丢包,安全性差的问题:邮箱了解的可以随时联系我:姓名:史小东   电话:18903056793(微信)  QQ:1492815286 --XIAOXIAODONGDONG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黄培在2016-06-29 11:56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div></div>感谢黄总的点评和推荐! --计算机辅助创新
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融合。赵总的文章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演进与融合的规律。 --黄培
太厉害了,从实物的本质分析起,完善智能 20字箴言! --bikingfree
这篇开山之作,真正诠释了“智能”的内涵,值得仔细学习。 --黄培
--计算机辅助创新
--计算机辅助创新
学习了,查了下,网上很多人翻译成实体物理系统了 --sally.yin
赵兄十分严谨。我个人感觉cyber对应的是信息空间,physical对应的是实体空间(最好别翻译为物理),因此是否翻译为“信息与实体融合系统”? --黄培
方法无高低,知识有深浅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两化融合”思考(5)
本文标签: 两化 融合 信息化 工业化 顶层设计 数字化 智造 

五.集成模式的变化

试图把一堆不同种类的软件“自底向上”式地“集合”到一起的模式,很难形成真正的研发能力。况且,从道理上讲,集成也并不是把什么软件都联到一起。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把所有的应用都集成在一起的软件,也没有软件企业想这样做,即使有的企业曾经想这样做,最终结果也是失败的。

此外,软件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度“同质化”的时期。软件市场已经与十年前有了很大变化,选软件、比功能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企业研发人员对商业软件越来越不想弄得很清楚,而是专注于理清自身的业务需求,形成总体考虑,而后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软件。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自底向上”式的软件集成模式,正在逐渐被“自顶向下”式的具有顶层设计、柔性体系结构、插件技术的自主研发系统所替代。一批具有前瞻思维、坚持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十多年的专家群体,已经探索到了这个发展趋势,开始了有关的研究。

“自顶向下”,体现了市场主导方的改变。市场已经从“软件商做什么、客户就买什么”,转向了客户主导顶层设计,软件商参与顶层设计并提供各种应用集成的模式。客户的业务需求,已经成为拉动软件研发平台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客户的IT需求,已经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

业内专家和客户的需求可以简要总结为“一,二,三”。

1、一个开放平台:构建一个基于SOA的“可以随意提取数据并流畅操作的平台”界面。集软件应用之大成,平台上的各子系统要有充分的开放性。

2、两个最重要的关注点:怎么干(流程)——以前怎么生成;去哪了(数据/格式/位置)——现在怎么管理。

3、三个无关:理想的集成化研发系统应该与用户无关,与现有软件无关,与流程无关。

满足以上要求的研发平台,非“数字化智造”平台莫属。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1-06-10 23:03 阅读(1018)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两化融合”思考(5)
2011-06-13 23:40 | 赵敏 | 1楼
感谢熊东旭老友的关注!你总是那么谦虚和低调,其实你的很多见解都值得我学习:)
# re: “两化融合”思考(5)
2011-06-13 23:42 | 赵敏 | 2楼
孟老师高见!企业的业务分析方法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对两化融合就只有务虚的见解,没有落地的实操。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