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本文标签: 和,不同,信息化,融合 

唐庶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语极富哲理智慧。这里的“和”可以理解为“和谐”,在和谐的环境下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大家可以交换意见,共同发展。“同”则可以理解为“附和”,意思是没有不同意见,只有一个声音,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提出的意见永远不会被反对,但也永远不会得到完善。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此话进一步说明宇宙万物的存在是“和”而不是“同”。

虽然这些属于国学思想,但并不悖于科学。无论是在政治、外交还是管理、技术等领域都同样适用,并被大家广泛引用和实践。

以我们所从事的信息化领域来说,同样应该提倡和重视“和而不同”避免和戒除“同而不和”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在我国政府提出“两化融合”思想方针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和而不同”的意义价值。多年以来,我们引进上马了众多的信息化项目,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和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现实还是“同而不和”。由于用户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项目的规划管理缺乏认识和了解,更多地引入标准化软件和解决方案,加之咨询顾问与实施顾问对用户环境背景认识的缺失,从而造成同质化现象的发生,致使“两化融而不合”。

消除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固然是行业化、专业化和本地化,但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弱化对商业软件的依赖,建立面向自身业务管理的信息化队伍。以台塑为例,台塑的信息化做的非常好,王永庆开始买国外软件,然后组建自己的台塑网络科技公司进行开发,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发、研发。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的需求,然后按照企业的需求,按照管理的不断升级和改善、不断的融合,最后达到了现在的水平。“就源输入、重复使用、环环相扣、相互勾稽”十六字方针,就是台塑的做法。这个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不断提高和软件适应的不断提高、互相促进,最后达到了一个完善的程度。

2011-6-15

发表于: 2011-06-15 16:17 阅读(2190) 评论(5)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 re: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011-06-16 10:43 | 赵敏 | 1楼
“同而不和”导致“融而不合”,高见:)
“千企一面”、高度同质化的解决方案,使得企业内部反而没有一个和谐的信息化环境!
# re: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011-06-16 10:49 | 赵敏 | 2楼
唐兄,对于“应该弱化对商业软件的依赖”我有稍稍不同看法,如果自己的信息化研发能够达到实用化的水平,此举为好;如果暂时没有对商用软件的替代品的时候,还是积极应用商业软件,但是将其作为功能实现的底层,在顶层总体设计上要企业自己把关,不是堆积式地买软件集成,而是按照顶层设计的需求来予以购置和集成。
# re: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011-06-16 11:47 | IT观潮 | 3楼
“应该弱化对商业软件的依赖”——这句话可能有点敏感或者生硬,不过从“弱化”二字来看,应该与赵兄的观点没有矛盾。谢谢点评!
# re: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011-06-16 14:04 | 熊东旭 | 4楼
有思想的好文~值得深思~
# re: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2011-06-16 22:44 | 赵敏 | 5楼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IT观潮在2011-06-16 11:47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应该弱化对商业软件的依赖”——这句话可能有点敏感或者生硬,不过从“弱化”二字来看,应该与赵兄的观点没有矛盾。谢谢点评!</div></div>呵呵,我也是个人的一己之见。
依赖是现实的,弱化也是对路的——毛肚对立统一的双方面:)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