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类
本文标签: 数字人 数字人类 永生 长生不老 

安德鲁·卡普兰Andrew Kaplan决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人”,将自己的记忆、情感、意识乃至潜意识通过技术手段保存至云端,并且给自己起了新名字——“AndyBot”。这绝非突发奇想,卡普兰的愿望是在数字世界里塑造一个“虚拟的我”来延续物理世界的自己以期“永生”。这比起始皇帝委派徐福东渡寻求长生不老药,数字技术可谓帮了卡普兰的一个大忙,普通人的愿望有可能超过始皇帝,并且许多人也都有着类似的想法。不过虚拟是否等于现实还不好说,看看再说吧。

“数字人”与生物人,或者说“数字人类”与“生物人类”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他们是“继承延续”还是“繁衍繁殖”?估计还没有人说得准或者说了算,不过按照卡普兰的想法应该是“继承延续”才对,否则也就谈不上“长生不老”了。由于无法修成“不坏金身”,卡普兰想换个方式继续在未来给大家讲故事,给众人指点迷津,讲经布道,说白了也就是不肯把自己的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白白浪费掉,这点终究也还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是,倘若知识或者智慧无法与时俱进,无法在脱离身体之后继续“生长”,那么所有的“经验”或者“智慧”都将不再具有“现代性”和“当下性”,也就无法避免地成为了历史。我们无法想像50年后或者100年后还会有人津津有味地听着“AndyBot”讲述类似《蝎子》和《国土安全》的惊悚故事,如果一定要有的话,我想那很可能是某位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由于某种学术上的需要在查阅第三次中东战争时期的历史档案罢了。历史可以资治,尽管司马光付出毕生精力编写出294卷的《资治通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以免“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然而,以现今观点来看,《资治通鉴》的价值仍然只在于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而非资治。

假如一定想不朽,我想应该不在于你的知识或者经验有多少,是否可以上传云端,而在于你的思想是否能够超越时空?是否具有普世价值?比如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耶稣和穆罕穆德,尽管他们的思想没有上传到云端,也没有借助AI技术成为数字人,但却丝毫不妨碍这些至圣先师们与人类的对话,当我们走入歧途时,只要仰望星空便可得到他们的指引。

由此看来,卡普兰或许只是不舍和不肯,与“永生”无关。

发表于: 2019-12-25 15:17 阅读(347)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