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雪
文/唐庶
新年前后,北京连续下起了大雪,雪是宜人的。
虽然雪给交通造成了不便,但却并没有烦恼,呆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雪纷纷落下,盖在地上、车上、建筑物上......黑色顿时变成白色,白色越积越厚,似有人藏在白色的厚厚的棉被下面,任你产生联想......
这时,你可以拿一本书看,不要太严肃,休闲的最好。如徐志摩的诗,余秋雨的散文,梁实秋的随笔...如果有条件,听听音乐也是不错的主意,但要古典的才好。其实,读书听音乐都是借口,真实的目的还是放松自己,陶冶性情。
随便翻看一本书,是金克木的散文,其中一首打油诗《咏雪》很有意思:“天要往下塌,地要往上涌。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是写实的,和窗外的景色一致起来,读着这样诗句,就连你的心境也伴随着自然的落雪飘荡了......
是谁把美挂在了墙上?
夏去秋来,暑气消寒气来,随着天气转冷,叶子变黄变红起来。于是大家捉摸起秋游来:香山的红叶,八达岭的秋色,卧佛寺的樱桃沟……
秋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到处都可以体验到秋的魅力。无论是胡同还是两侧槐树成行的林荫道,褪去了浮华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影、灿烂的秋叶中倾泻而出,让人迷醉不已。
无法否认,红叶是北京秋天最值得炫耀的美丽。每到秋季,满树的叶片就成了主角,红彤彤漫山浸染的枫叶,让人心生无限爱怜。以前,人们一提到红叶,就会想到香山,而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害怕起秋季香山上人头攒动的场面来了。更多的人发现,红叶也是要融入一种人文的已经才会显露出自然的内在的美,张扬地让人躲也躲不掉。
每天去北海每天皆不同,刚进大门,门口西侧团城旧式城砖砌成的墙上的红色叶子便映入眼帘,叶子是爬墙虎的,色彩斑斓,美得让人惊叹——是谁把美挂在了墙上?
残荷
夏荷艳羡的美自不必说,但秋冬季的残荷却另有一番风韵。“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每当走过北海公园东侧的荷塘,总被那迎风站立的残荷所吸引,驻足观看之余,总会留下感叹。
残荷乍看起来与秋后干树枝或者秫秸杆并无什么不一样,为何却总是可以打动过往的游客而引起无限的遐想?开始并无所知,日子久了,残荷的风骨总是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栩栩如生,让人联想…终于想起一句古语,或许是老子中的话吧,不确定。“死而不僵者寿”,对寿的解释当是“不死”,不是不断有人高呼“万寿无疆”吗?不过万寿终归还是有疆界的,并非无疆。按照辩证法或者哲学的思路来看,生死本无界限可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唯有不僵才是永生。
或许这就是残荷的韵味所在吧……
柿柿如意
景山公园的柿子树是每年秋后特意要保留的一景。柿树林在西门的南侧,树不是很多,但都结满鲜红的柿子。秋后的柿树叶子全落光了,树枝上挂满诱人的柿子。随进入冬天,柿子仍挂枝头,尤其在第一场雪后,白雪积在柿子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水晶一般,引得游人驻足观看,更有爱好摄影的,架起相机捕捉自然的美......
新年将近,仅以此美预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地书
地书是公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互动的,有写的,有看的,写的认真,看的高兴。
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公园写字,无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写得大都很好,即使有不受看的,大家也不在意,没有批评,只有喝彩,没有比赛,却也精彩…….
地书用的笔大且粗,不蘸墨汁,而用水;不写纸上,在地上;并且写在地上的字很快就会消失,昙花一现。这种稍纵即逝的美却很受欢迎,所有的烦恼都随着地上水字的蒸发而去,写地书绝对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