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http://news.ccw.com.cn/it/htm2009/20090803_807085.shtml上的画皮sap一文,初看标题觉得应该是一篇很有力度的文章,否则怎敢用《画皮SAP-世界最大软件公司的中国真相有关》这样的名字?读后方知该文的确是在“画皮”,因为文章并没有揭露出SAP光鲜表面下的阴暗面孔,仅仅画出了SAP和其中国公司的皮毛,画出了中国洋ERP的部分通病。下面简单的列举如下:
1、原文中谈到:“SAP中国有一份长长的客户名单,经常有一些客户在媒体上大谈SAP的应用如何成功。不为人知的是,用SAP用得很痛苦的企业名单也有很长,只是这些信息都没有被公开。”
其实这句话完全可用在ORACLE等众多ERP厂商身上,为什么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的确都是成功案例呢?首先,ERP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定义有很多,并不一定要用了所有模块才叫成功,哪怕只是用好了进销存加上财务,只要达到了目标一样可称之为成功;而失败的定义却很少,那就是再也不用某个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恐怕大多数用户处于成功和失败之间,或者说大多数用户,在其应用某个ERP的阶段,正处于成功之中。毕竟,用过ERP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ERP,离不开信息化。其次,即使使用某个ERP以后更换了系统也不能肯定说是全部责任都在ERP身上,正如文中举例说明的某企业发现SAP不适合自己最后换用了国内某品牌的产品,是不是企业也要问问自己,当初选型的时候为啥要上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要说真是SAP的问题,作者应该附上一个调查结果,说明在中国市场上有多大比例的SAP用户最终抛弃了SAP,毕竟,用少数案例来说明SAP ERP不行,这一招可以用在几乎说有ERP产品上,作者有以偏盖全的嫌疑。
2、关于license(许可证)销售和霸王条款的问题
这个揭露得很好,要知道,目前主流企业软件均采用的license(许可证)制度。它的特点是:按照终端(或者并发终端、或者是服务器CPU等)的数量计算价格,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在用户使用多个模块的情况下,模块加上终端相乘的报价模式很容易报上一个很高的价格。要掌握有关license的情况,的确要求用户要对ERP产品有一定了解。在云计算普及之前,也许这种模式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但作者将此列为SAP的问题令人不敢苟同。
许可证此模式始作俑者恐怕是微软,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为软件业界的惯例,问题不仅出现在SAP身上。而且不同厂商,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市场采用不同折扣本身亦无可厚非。正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不太懂行的用户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很难回避购买高价商品的结局,除非聘请高手或者选用e-works这样的第三方咨询服务。例如:对于服务费的收取上,武汉某政府机构,因为某厂家的小型机服务费特别贵,在缴纳了1年后,停了2年,期间聘请了一个个人高手帮助维护,后来那位高手出国了,在需要做硬件升级和数据迁移时,只好找原厂商提供服务,这时原厂商提出的条件是先补缴前2年的服务费再谈。可见在服务费和霸王条款方面,高端垄断领域并不少见。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这画皮剥得还不够。
3、实施风险转嫁给合作伙伴
文章一方面借曹分析师的观点谈到了SAP在商业模式上的合理(事实上,目前不少ERP厂商在借鉴SAP的模式)而另一方面有说:“用户并认为SAP应该保证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的质量,保证实施顾问的水平。”并得出结论:“用户花了不菲的价钱买了SAP软件后,还得支付昂贵的实施费,并承担质量难以保证的后果。”
问题是用户如果连SAP产品和实施分离的机制都不了解,是否意味着对SAP还很陌生?在今天,除了少数特别有钱的冤大头,还有多少完全不懂行的用户随随便便就上SAP的?即使有,恐怕也不会占大多数。作者对SAP开发和实施分离的模式说三道四,恐怕是又一次以偏盖全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企业提高对顾问的鉴别能力。
4、后续关于SAP产品线的分析、内部调整以及派系和文化的变迁以及SAP在中国市场上的被动,觉得其中关于SAP部分的内容看起来像是真的,毕竟,要不是SAP内部出现了问题,一些内部的信息怎么可能公之于众?问题是,有了这些内部消息就能肯定SAP在中国市场上不行了吗?正如文中谈到的:“SAP对外宣布的数据一直很乐观,比如2008年第二季度末的数字显示,SAP在中国约1800家客户,75%的新客户来自中小企业。”又如文中提到:“SAP已经形成了定位于高端市场的my SAP套件、定位于中端市场的All-in-One和面向中小企业的Business One3种产品。”可见,至少在2008年第二季度的时候,ALL-in-one和Business One的销售也并不一定就很差。
5、在高端ERP市场,作者对SAP目前的产品策略、市场战略等抱有很大的怀疑甚至反对,同时作者对比了少数厂商,试图说明高端市场SAP已不再是一家独秀。我想这是市场的必然,一个真正的市场,不可能是少数厂商长期垄断,高端市场出现多个可供选择的对象并不是坏事,但这与揭开SAP的画皮好像关系不大吧?作者是不是跑题了?或者就是为了写这段话才专门撰写了此文?
6、文中多处谈到:中国的用户太不成熟,才会盲目地选择SAP。这话放在几年前还可以说一说,从e-works走访企业CIO的情况来看,除了行政命令要求和少数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对于大多数敢上SAP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观点恐怕可以休矣。因为现在企业成长得很快,CIO们恐怕对ERP并不陌生,就我所知,部分企业不但自己实施SAP甚至在做SAP的二次开发,有些企业还希望通过e-works推广自己的开发成果。当然有没有不成熟的企业交学费?我想肯定有,但未必是主流,SAP不可能凭着这些非主流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ERP厂商称号。
纵观全文,作者试图告诉读者一个观点:SAP不行了,但举出的例子、列出的数据并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本想用画皮来形容SAP光鲜表面下的阴暗,结果画虎画皮难画骨,有些是行业的共性问题,有些值得商榷;SAP在中国也许会遇到挫折,但要想将这家老牌ERP公司拉下神坛,仅仅依靠这样的文章是不行的,文章行文中有意抬高某些厂商的写作手法不禁让人质疑这到底是在为谁画皮?
期待有更多、更好的ERP产品和SAP打对台,让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希望作为媒体人,做人还是要厚道一些。
发表于:
2009-08-06 11:53 学无涯 阅读(3313)
评论(3)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