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可以脱贫,团队才能致富——任何决策都需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作者:张国祥
在暴雨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个体之脆弱更是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应对自然灾害,是人都想到了齐心协力,是人都知道组织起来的力量,可是当洪水退去或灾害远去,素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习性的国人,大多又恢复到各自为政的状态,特别是广大农村。
不仅农民愿意这样,免得别人跟我沾光;而且政府也积极鼓励如此,分散好管理。可不是吗?曾经帮助中国政府取得政权的最大力量之一——农会不就早被取缔全无?封建社会几千年,***策最管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哪一级官僚不是奉若神明?官场时现雷人之语:“什么都要告诉你吗?……”并不为奇,传统自古以来就如此!为什么最广大的农民工群体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传统使然、制度使然。
一个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激发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活力,一个不好的社会制度一定会阻碍最大多数人的激情。曾经的包产到户的确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热情和干劲,解决了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在当时国情下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三十二年过去了,不是哪些分田单干的发财了,而是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致富了。华西村等无数坚决抵制分田单干的村庄致富了,小岗村——分田单干的榜样至今却依然不富裕。这不充分说明组织起来的力量强大?这不充分说明集体的威力无比?
在我的家乡——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湖北天门农村,三十二年过去了,许多村子机械化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分田单干时的水准,如果没有外出打工,他们居住的仍然是三十年前的砖瓦房。在我们村里基本上楼房无炊烟、平房有人声。楼房的主人在外打工,平房的主人在家种地。偶尔楼房有炊烟,那就是在周边地区做生意的主人回家了。事事无绝对,也有楼房天天冒烟的,那就是年迈的父母在家种地,年轻的儿女在外打工。最为可惜的是集体经济时期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因分田单干被破坏殆尽。过去抗旱,马达一响,四通八达的水渠水声哗哗,水流欢唱;而今抗旱,家家板车拉水缸,人人水桶灌棉苗。不过,老百姓还是觉得现在好,自由自在,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亲戚、打麻将,优哉游哉。
呜呼哀哉,肩挑手提,天顺吃饱饭,天灾咽菜糠!我的父老乡亲们,何时才能奔小康?
呜呼哀哉,三十二年前,涉事不深的我刚刚上大学,曾极力反对分田单干,校墙报上就有我的诗作《农民,你真傻!》,表面讥讽农民舍弃机械改为手工劳作是愚蠢行为,实为反对分田单干。班主任曾语重心长地帮教我,教诲我不要目光短浅、不要心胸狭窄;同学们也劝我认清形势、紧跟形势。当时的我,的确是站在个人立场、站在本人家乡的立场反对分田单干:一是我们家乡已经有了不错的机械化生产设备,二是我母亲带着二个妹妹在农田干活太不容易。
三十二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感情用事。今天我们再回头反思一下:当初分田单干全国一刀切正确吗?即使当时正确,三十几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必要保留吗?又或者说,中国这么大,几亿农民实行一个政策合适吗?当权者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就种地而言,单干永远只能解决温饱,组织起来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致富。
就管理而言,任何好的方式一刀切都不能成为决策的首选。一刀切已经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政者要反思,企业管理者应借鉴。
发表于:
2010-06-24 23:14 张国祥老师 阅读(816)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