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妈是湾塘人。姆妈的外婆是十七房郑家人。那次陪姆妈到十七房,路过郑家老宅的转弯角,姆妈指着一扇小窗,说:这是我外婆的房间。这里,一条小河在前面绕过,青砖青墙镶嵌着老式木窗,长长的石板齐齐整整、白白净净,直直联接到河边洗衣洗菜而铺成的廊道。
十七房是个以郑氏为姓的明清古建筑自然村落。历尽沧桑,形成如今如此规模恢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十七房的特色是,棋杆多、棋杆高,历届各种运动没有砍掉;马头墙多,一级比一级高,沿海的台风吹不倒;宅外环河能大雨不涝,大旱不干,常年保持不竭。说十七房建筑有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十七房还有故事,故事中有人文传承,最能体现郑氏家族的智慧和自律:
十七房有家族的“族地”的传统,供捐资公益事业或出钱买“平安”的“基金”。在动荡的年代,官兵、土匪,防不胜防,个人的力量薄弱,村落的力量有限,十七房人以自己的“精明”筹集资金,同舟共济。以家族的力量,携老扶幼、培育人才、委婉官府,营造“平安”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家产族业和子孙后代,在家族、宗族的血亲、姻亲、乡亲等基础上,在传统文化价值观指导下得以兴旺发达。
十七房兴房院落外有个水槽叫“灯盏漕”,故事可以编,作为美丽的传说,但旁边的牌子告诉人们,任何人往河里投扔杂物,是要受惩罚的,如挨家挨户分馒头,或者立着晒太阳示众。一方乡规民约,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最体现地方人文“基因”。在澥浦一带都有这样的例子,“凤凰漕”、“深漕(池)”就是这样,作为饮水源,常立“碑”作为警戒,违者重罚。人人自律,水就清,天就蓝,至少大家出门都可以不要带口罩。
…… ……
兜一圈,欣喜在其中遇到一位从上海退休回老家的当地人,攀谈起来,还是姆妈的远房亲戚,只是比姆妈低二层辈份。老乡加亲戚,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向导。故乡遇上海来的同乡,免不了要到屋里坐坐。那是一间带院落的老宅,房间里阴暗而清凉,院子角落一棵高大的桂花树,茂密葱茏。不禁遐想,在初秋的星空下,幽幽清香、静静庭院,人生何等惬意。
十七房是个自然村落,并非“大宅门”,如今圈起来的“大宅门”着实是对传统建筑和文化的曲解。四叔也算得上是位见过大世面的人,可一回到老家,寻访故乡的“味觉”是不二的选择。十七房的“菜心年糕”就是一项他认为难得保留原滋原味的“饕餮大餐”,常携四婶多次到十七房去解馋。从澥浦到十七房并不近,每次都是四婶相随其后,走得一步一个脚印,常累得四婶坐在一旁看四叔吃得高兴,而四叔则乐此不疲。
我也想着有这样的一天,有故土老家、有相伴老妻、有家乡老味,可惜“资历”不够。澥浦犹如太阳,十七房应该算是澥浦的后花园,一颗耀眼的星星,一处置业养生,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好风水。去年我又在十七房郑家外逗了一圈,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如今我总不能为一碗“菜心年糕”,每次买张门票进门。看来,要自由出入太外婆家,待七十岁后再说吧!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发表于:
2013-02-03 10:59 阅读(809)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