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Kronos中国劳动力研究院委员会会议,感觉收获颇多。委员有来自管理咨询界的、连锁行业的、电商的,当然还有制造业代表e-works。会上除了对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外,还对热点话题“企业提高劳动效率的挑战和探索”进行了探讨,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同样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其中不乏好的解决方案,现分享如下:
M企业是一家压缩机制造企业,一线员工有5000多人。他们通过工艺定岗这种方式来提升劳动效率。所谓的工艺定岗有2个维度,一是多能工,即每个员工鼓励学习多种技能,每会一种技能,工资系数都会提升;二是多等级,每个技能分初、中、高级。通过这种模式,既能满足生产需求,也能减少人头数,从而提升劳动效率。但是,现在他也有个问题,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能冗余,因此,他准备通过软件来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做好排班,将管理体系落地。
D企业是国内的电商企业,有自己的自建物流,人员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他们的优势很大一部分源于自建物流,如果说制造业可以用自动化装备代替部分人工,但是到了服务业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是像亚马逊那样在仓储环节用机器手,但是这种应用对场地要求很严格,一些小的物流点根本进不去这样的设备,因此对于物流、仓储员工的管理成为重点。他们的做法是通过岗位设计提升人员效率,有点类似于超市收银员,一线员工只负责类似收银这样最简单的事,如果遇到困难,马上找二线员工解决,二线解决不了的找三线,三线解决不了的找四线。在这个流动率较高的行业里,这样的做法大大提升了人员效率,对于一线员工的培训也相对简单,二、三、四线这样高技能的员工需求数量也不高,节约了不少人力成本,同时也给员工提升了晋升通道。
X企业是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之前全部都是月薪制员工,都是全职的。中餐最忙碌的时段是中午和晚餐,下午很多员工在包间里休息,然后晚上再忙。这样下来,员工觉得他上班十几个小时。但他真正工作的时间也许只有八小时。现在他们大量聘用时薪制员工,举例来说,早上十点半之前的备餐需要多少人、多少工作量,折算成多少工时,形成标准,按工时付薪,员工很满意,他也不用一天十个小时都待着门店里了,企业也有有效地控制成本,利润自然就有了保障。
总结下来,提升劳动效率有以下几种模式:
1、多技能工的培养,培养一工多能,可以减少人员;
2、岗位设计的合理,通过岗位的合理设计,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3、混合用工,合理地将小时工、派遣工、合同工应用于不同的时段;
4、标准化流程设计,不管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可以将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
5、利用IT工具将管理思想落地。
各位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补充!
发表于:
2014-06-11 15:52 阅读(6346)
评论(2)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