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的重点是产业转型(3):着眼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技术的生态链
新兴产业建设同样如此。没有整体的水平提高和实力增强,没有普遍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应用,以为“砸钱”有热闹的效果是可以的,然而在资源全球化时代,指望能砸出一条出路是没有可能的。经济转型需要新的模式和新的思路。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要素市场,改变在传统增长模式的老路上继续简单重复。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既要有体制扶植,更要有机制相适应,必须找准产业转型的时机,找准切入点,经济转型才有希望。
在CAE领域中,我们有核心技术,有开发人才,有国家内需,但缺乏可以积累知识成果和软件系统的国家层面的自主集成平台,申长雨先生将此现象归纳为“目前的现状是外国人管理、外国品牌、中国人研发、中国人做服务,软件在中国市场上赚钱”。虽然国外软件在中国市场常表现为“水土不服”,但凭借“市场营销”和“本土资源”占得一片领地。这种行业业态完全颠覆了制造业所推崇的“微笑曲线”价值链取向,也正是这些“颠覆性”现象给自主产业发展以更多的机会。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微观构成单位,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就构成了产业链中“对接”关联载体的形成。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的企业管理机制调整关注“研发链”和“市场链”的三链相扣联动,而目前尚没有一家国家层面的拥有自主CAE集成系统的软件企业,因此也就无从谈起自主新兴产业的崛起。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是提升传统产业成为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新兴技术由单项应用到多项成果转化、由单一企业到完整产业链的成长过程。ANSYS由西屋公司的软件应用发展起步,NAS由美国宇航局(NASA)倡导开发,当然还有许多,无不是从小到大,逐渐形成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技术DDJ(Duoxueke Duolingyu Jishu)的应用软件集成过程。
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我们提出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美国也正在进行“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争夺的重点分别被称为“先进制造业”或者“高端制造业”的直接竞争。面对面的产业转型博奕,美国人以政策护航,迂回地以振兴数值仿真技术为布局对象,最大限度发挥知识蕴涵能量为突破,不着眼“输血”而在意“换血”。我们也应该调整心态,放下身段,重新审视创新能力和竞争动力不足的问题,寻找“强身健体”的选择。以简单的“投资”、“项目”刺激经济增长,追求短期回报,违背经济规律,扭曲市场原则的行政干预和政策扶植,人为的干预和扰动,使得本应有市场主导的生产要素流动,造成“寻租”、“腐败”的恶劣影响,常常成为“负能量”,打击社会信心和承受能力。
IBM中国制造业转型之非常道博文征集大赛
发表于:
2012-10-04 16:24 阅读(883)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