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最近来访

留言簿(1)


最新评论

1. re: 回顾上海CAE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看过陆先生的>,想从事CAE行业,请问陆先生方便提供个人微信深入交流吗,如可以请电邮告知: zaixianyoujian@126.com--thomas2010
2. re: 梦中的凤凰漕
曾经看到过你发的老照片,一下子找不到了--日全食
3. re: 梦中的凤凰漕
很想看看关于澥浦的老照片--日全食
4. re: 也说“创新与创业”
网络时代  这两个字永远分不开啊  写的很好,有收获--xxdc2014
5. re: 一个喊我“大陆”的,走了
生命苦短,且行且珍惜!--胥军
6. re: 怀 念 母 亲
真的很感人,但是这篇文章描绘的“母亲”比我奶奶年纪还大,写老人的,总是让我想起我奶奶。--zhang紫娟
7. re: 平安夜,响“滴噹”
这样的活法其实很滋润,你不觉得吗!--lzj6189
8. re: 平安夜,响“滴噹”
年纪越大接受新事物的时间周期也就越长,不妨换个年轻的活法--【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匿名
9. re: “集全力办大事” PK “花小钱办大事”
陆老师说的好!互联网时代,企业被推着去改变,挑战还是机遇得看自己如何把握了!--PLM爱好者
10. re: “青椒”的向心力
是文档的格式吗?--PLM爱好者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好多年没有逛外滩逛南京路了,更不要说是陪人逛。走走停停,路二边高楼林立错落,招牌气派非凡,虽说在上海生活工作有五十多年,逛啊逛,不要说陪别人逛风景,逛得自己也有些迷路、眩晕了。

远远看到一幢高挂“老正兴”名号的楼房,顿时有些提神,还是那家“百年老店”的浙绍菜馆吗。记得有朋友的朋友请客,就在这里,那时斗拱飞檐的牌楼、青砖灰瓦的二层建筑里,请客,吃的是一碗“菜泡饭”。

话刚说出口,没想到居然把身边的那几个人给“诳”住了。

 

杨工的香港朋友陈老板,听说是民国政府文胆的后代。改革开放初就来内地搞房地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托杨工在内地觅一本“风水占卦”的书,我给办到后,隔天就在住地“上海希尔顿酒店 ”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临回香港时又带口信还要请吃饭,这次是午饭。那次一起从酒店坐出租车从静安寺到福州路浙江路口的“老正兴”堂店,杨工已经预定了座位,二楼临窗。

我本愚钝,虽喜欢美食这一口,但一直不甚明白各大菜系的风味特色和之间差别。当时,一道道的菜轮番上桌,现在大都记不住了,只有那碗“菜泡饭”却至今记忆犹新:小脸盆大小的一碗“菜泡饭”,米粒颗颗清晰有致,肉丝根根精灰肥白,毛菜条条碧绿生青,开洋(虾皮)点点洒落其中……寻常一碗“百姓百家”饭,做得如此精道,不愧百年老店,算是开眼了。

饭后,陈老板要直接去机场回香港。见他拿出一个盛器,显然有备而来,带去了一盒子的“菜泡饭”,以及“老正兴”的二样其他菜肴,说是能让在香港的姆妈在晚上就能吃到热的“菜泡饭””。

一碗寻常饭,此刻最相思。或许一盒“菜泡饭”,此时能解老母“馋”,也是能解老母“乡愁”的最好“伴手礼”。

 

 

那时候,“菜泡饭”不仅仅是寻常百姓家“做人家(持家节俭)”的标志,饭里加上了“菜”,自然这“泡饭”就升级成宁波人家里的“轻奢”版了。

小时候在乡下,早上阿姆(母亲)取下吊在通风的过堂间横梁上“筲箕”,抓几块隔夜的“冷饭块”,放在灶锅里,倒几勺水,转身在灶膛里点上火,塞上几把柴,然后就忙着搽桌摆碗,端上几件醉泥螺的……

到上海读书时,阿姆常把隔夜多烧特意留下来的冷饭,用热水瓶中的开水一泡,平常是伴有几件酱瓜咸菜之类的,如能买一根油条,蘸点红酱油就好,如能有一块玫瑰红乳腐,洒白糖浇麻油更好,如能有一碟蟹浆,或者是一根蟹脚,那就是当然“快乐一整天”的开始。

后来工作进工厂进院所,如有蟹块蟹糊和蟹脚,会在食堂里买一碗白米饭,用开水泡一泡,蟹脚撑撑,手指嘬嘬,绝配美餐。那时正谈朋友,她看到我“不拘小节”模样时,笑笑就过去了。能接受这样“张扬”状的人着实不易,能觅得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抓住了就能过上好日子。

结婚后自己过日子,泡饭依然是我的所爱,只是面包干点类的更方便多样,外来垃圾食品大有驱赶本土健康饮食的趋势。然而在外应酬,荤腥虽好负担过重,只有回到家里,一碗热乎乎“汤汤水水”泡饭下肚,那份味道夹着自由自在的感觉就回来了。

……

 

 

阿姆知道我喜欢泡饭,每回去看她时都要换着花样给我做“过泡饭”小菜带回家。这“小菜”有多种多样,最爱当属阿姆的油酥黄鲒烤:黄鲒是一种体小肉薄,口感和鲜度都非常上品的小鱼,清蒸时就有黄油渗出。油烹时先撒盐均匀,腌制后重油炸至两面金黄,浸在“秘制”佐料中冷却,晾干后连骨刺都可以嚼碎,嚼来满口鲜香。

阿爸知道我喜欢泡饭,看到我常会叮嘱一番“凉饭热水淘(泡),阿爸郎中医不好”的道理,引经据典,教育一番。泡饭虽合胃口和习性,因为吃“泡饭”时畅快琳漓,朵颐大嚼时少嚼不烂,长期吃会引起肠胃机能减退,现在想来我的胃常犯事,看来与这个是有关联的。“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可怜天下父母心,正是应了一句歌词:妈妈准备了一桌好饭!爸爸准备了一些唠叨!

牵肠挂肚准备一桌饭菜,阿姆会觉得泡饭有些简单、寒酸,但会让你带回家吃泡饭的“小菜”,知道这是我味蕾的感受和喜好。

牵肠挂肚准备一些唠叨,阿爸会觉得比泡饭更要紧的是儿女的健康和事业,但阿姆准备让我带回家吃泡饭的“小菜”,阿爸是不会去碰的,虽然他也很喜欢。

…… ……

  七情六欲,食欲最馋;六根清净,传承最难。

一碗“菜泡饭”,一盆“黄鲒烤”,犹如一座“范儿”。

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人格寄托,常游荡在“难得糊涂”和“糊涂”之间。文以载道,说“孝顺”有一点,说“感恩”也有一点。然而,“范儿”不会刻意“孝顺”和“感恩”,因为对于一个心中有爱,一种自然而然为爱而生的人,“孝顺”和“感恩”这一切,都将承载着爱与恨的能力培育,成为千百年以来的一种精神延续。

发表于: 2017-07-02 11:14 阅读(52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