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并不看好自主“工业软件”的发展,因为这个行业被几家巨头垄断着,并且每年大量的实例在完善和提高其地位。正是如此,以某一工程实例来验证其可行性、可信性的示范效应,体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而不是在通用的、全面的领域与其进行比对,不失为一种途径。
整个项目从前期的传感信号采集、数据传送、实时监测、大数据辨识,以及提供产品后期优化设计、寿命管理的依据,能够解答和研究产品在特定环境下的现实所遇问题,充分发挥工程背景知识和行业规范要求。“智能生产”与“智能服务”,同为“智能”,科研成果的具体工程产品实践应用,走一条从专用到通用,在逐渐从通用到特定高性能计算的行业应用软件之路。
避其锋芒,步步为营。“工业软件”,需要慢慢孵化和热身其市场,而且,每一次的推进和细化都应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使命。“可推广”需要典型示范样板的行业规范约束;“可复制”需要具有渗入行业基础的创新制度建设。宁缺勿滥,因为共性技术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各个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资源和所形成成果的寿命和市场。
某项技术攻关、某个项目推广,往往在一个小范围内的成功,虽然困难,但会有解决的可能,然而要成为一个面向市场、被市场接受的“商品”,做好每个产品的每个阶段每个服务,“可推广、可复制”是初级阶段的前提,其生命在于“可创造、可超越”得以延续,因为有了互联网,面对的不再只是十三亿人的盘子,而是七十亿人的江湖,同样,每个人所接受和享受到的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智慧和福利。
发表于:
2017-01-31 08:54 阅读(658)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