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戴任华)常在微信朋友圈中放些刚创作的摄影作品,这些接地气的照片有时候会“余音绕梁”,搅得人“三日不绝”。
前些日子,见“箍桶匠”上网,立马就给他点了个赞,还写了一句“一气呵成,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箍桶师傅坐在作坊凳上,低头一招一式,回头一眸一望,尽显老法师的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这是一个等级分明的行当,只有手艺最好的才能直呼工匠名称,其次就得在行当前加上姓名,论资排辈,不可轻易逾越。如今在大街小巷,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和作坊。当然还有篾匠、弹棉花、缚棕蓑……这些从古到今代代延续相处相关的物品消逝殆尽时,温情不再延续,故乡记忆就断了,传承当然无可挽回。
如今,匠人能否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继续鬼斧神工的手艺和守住真正的自我,不仅成为一个行当的坚持,还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论题。人们自然会从心底里敬佩把所从事的事情做到极致的匠人,当“鲶鱼效应”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社会越发浮躁,心就越发烦嘈。憧憬“岁月静好”,然又有几个人能沉下心来,做认为重要的事情,坚持每天去用心地去做。
明天就是2017年的第一天。过年了,就会想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的和不在身边的都想,他(她)们都好吗?珍惜美好的时光,在此送上默默的祝福。记得那次孩子从国外带来英国王室的糕点给老人尝鲜,当知道铜钱大一块就要价值人民币近二十元时,临走时一定要给钱来弥补因过度“奢侈”而心痛。孩子无非是让长辈多个新鲜的感受,其实我所能的感受是这块糕点除了故事以为,其余的都是浮云。
明天就是2017年的第一天。过年了,酒是应景的物品,然而我不懂酒,更不会品酒,只是随着父亲的心情喝他老人家常喝的黄酒,偶尔喝些葡萄酒总觉得又酸又涩。直到有一天喝了法国路易十六,就是那位被砍头的国王生前喜欢的那款葡萄酒,才觉得中国的黄酒和法国的葡萄酒应该是相通的,回味同样甘甜,同样敦厚,只是香味略微有些不同。那时候突发奇想,黄酒同样有着历尽沧桑的年代、扣人心弦的故事,价格咋就相差这么多。
“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驱使浮躁心态更加骚动不安,寄希望于颠覆性变化实现“短平快”的“弯道超车”成功,希望显得渺茫。
我们不缺乏优秀的技术,然而缺乏静下心做研究的环境;我们不缺乏良好的产品,然而缺乏定下心来研究的态度;我们不缺乏广泛的市场,而是缺乏有品质的产品、有故事的文化。总之,面对无奈,不能循规蹈矩,而是叛逆创新,拾掇起匠人文化和匠心精神,传承价值文明和中华文化,爱你的亲人,爱你的事业,希望就在眼前。
2017年,继续,爱你所爱的人,做你爱做的事,生活也许并不轻松,但是绝对可以活得精彩。
发表于:
2016-12-31 20:36 阅读(448)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