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已经使得工业生产没有了国界。只要有国家存在,利益就有国界。科学可以没有国界,而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当产品的销售和生产形成市场垄断的时候,各种与该产品相关的技术都会希望在依附中体现出价值,不仅导致经济利益受损和核心技术流失,而且知识垄断也使产品得以获得持续的超额利润。垄断是把双刃剑,在市场经济的商战中,是赢得财富的工具;在国际政治的较量中,可以是实行威胁利诱的手段。自主软件所遭遇的形式会多种多样,CAE软件系统作为模拟仿真的工程分析工具,其遭遇都是在“禁运”和“竞争”夹封中求生存:
商业竞争: 在国外合作方拒绝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的情况下,根据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和生产平台的设计需要,依靠自身力量研制成功了用于固定式导管架海洋平台设计分析的程序系统,并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同类型程序的水平。程序研发成功后,促使外方匆忙改变态度,以提供软件和设计资料等各种方式重新进行商业合作,用市场行为占领了一个市场制高点,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DASOS虽在1983年就通过了由教育部的鉴定,然而至今都没能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知识垄断:“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像在航空领域,有一些CAE软件,我们还没有提出买源码,只是希望把软件买过来装在我们的曙光服务器上,与机器一起销售,外国公司都不同意,做软件代理也不行,他要垄断整个行业。我们不能对买国外的核心技术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企业的本性就是要赚钱,资本的本性就是要盈利。一个公司掌握一项技术以后,他总指望把整个领域的钱赚够,实际上很多关键技术他是不卖的。即使是卖给我们,也未必见得就合算”。
商品禁运:我国使用的大量工程分析软件高价购自国外,且升级费用高昂。“而且卖给我们的软件也不是最先进的。”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瓶颈,软件因素至少占到一半。在高新科技和涉及国防的领域,最先进的“软装备”由国外公司保密开发使用,不可能买到。“当我们的工具不是很好的时候,不能等,只能失败了再修改,但从长远来说,要拥有核心竞争力,软件就得同步走。”
就轻避重:虽然CAE市场不断推出各种新的模式和概念来吸引工程界注意,世界各大CAE软件公司也如数在中国相继登场,但商业软件中的涉及高端功能的模块依然不能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国内的应用单位却要承担“在使用过程中为国外软件的验证完善工作间接“埋单”的义务”。形成满足低端用户的普通商业需求可以赢得商业利润,抬高新生软件入门难度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掌握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实行政治上的“贸易禁运”。
以逸待劳:没有开发平台支持的核心算法利用国外商业软件作平台体现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前工程应用的一条捷径;没有核心算法支持的软件系统任用户界面如何方便都不可能在市场上站有一席之地。软件系统涉及众多科研学科和应用领域,随着系统版本升级或接口变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为难以承受“追随”之痛。更多的是人才流失和知识成果的贬值,几乎都没有招架还手的余地。
步步为营: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使用性能上看,科学计算占到了第一位,占33.13%,然而“目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软件系统大多需要进口,‘很贵,动辄一个软件就要上百万元人民币,很多企业都用不起。’随着高性能计算机中CPU数量越来越多,应用程序编制难度将越来越大,而一些在软件行业中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往往把自己的产品和 IBM、HP的高端产品捆绑销售,这令国产软件在超级计算机应用方面要取得突破,可能比系统研制更为艰难”。这种从芯片到软件开发的新挑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二十一世纪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科技应用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创新需要集成的软件系统作为工具,CAE正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孕育着重大突破。随着相关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这场国家间的新一轮利益竞争和实力较量将会继续向多方领域延伸,有充分的理由要保持高度的重视。
无疑,作为工程科学中的一项应用技术,自主CAE技术和软件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经济建设项目中实施了攻关、验证的示范工程,因此,建立自主CAE软件产业,以其为切入点,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能以较自主的能动性建立创新体系的基础。同时,就其本身的推动和建设,也是新形势下用创新思维探索应用技术成为新兴产业、从专业技术到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
(有网友留下评论:“国外的软件技术“禁运”、“技术封锁”有哪些?”和“做国产CAE软件最大的困难没有自己的CAD平台呀”。问题带有普遍性,写下以上文字作答,不知是否可以?)
发表于:
2011-05-17 08:54 阅读(1431)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