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巨头不讲“专业”讲“概念”成为趋势
作者: 李云杰, 出处:IT经理世界
几年前,EMC公司的标识是“企业存储公司”,现在改为“信息生存之地”,EMC的最终目标是“哪里有信息、哪里就有EMC”,现在存储领域中的领头羊EMC在各种场合都在称自己是信息基础架构提供商。
早在2000年EMC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图斯加盟EMC后,就看到存储的未来不光是存储本身,存储的趋势将由信息的存储延伸到信息的存储、保护、优化和利用的方方面面。随后,EMC的战略进行了转型,除了做一个传统的存储工具提供者外,EMC还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到解决方案、内容管理、信息基础架构管理软件等领域。EMC在过去的5年中大肆收购很多软件和服务公司,其中包括内容管理软件厂商Documentum、虚拟软件厂商VMware、存储管理厂商Legato、安全厂商RSA等。“存储、保护、优化和利用方面,将是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四个中心环节,EMC的所有投资和并购都是围绕这四个中心环节进行的。” 乔·图斯表示。战略上的转型和扩张使得EMC过去5年从年收入50亿美元硬件存储公司增长为130亿美元的软硬一体的信息基础方案提供商,其中EMC软件加服务已经占近60%的收入。
从EMC自身发展和转变看,顺应着整个存储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整个存储行业的变迁。事实上,IBM、惠普等其他存储厂商也沿着这个方向转变,也把触角伸向数据存储、文档管理、安全管理等领域。
如从2004年赛门铁克收购Veritas之后,存储与安全的融合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此后存储与安全厂商相互并购或者开展合作的新闻频繁传出。EMC耗资21亿美元收购RSA,IBM斥资13亿美元收购安全厂商IIS。重复数据删除、虚拟化方面也涉及了多起并购案。近一两年来,企业管理软件成为并购的“香饽饽”,包括IBM收购Webify、惠普收购Mercury、EMC对业务流程管理公司ProActivity的收购。
从过去几年间,围绕存储市场进行的并购热潮可以看出,存储和安全、管理等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而且,并购大都是硬件和软件厂商之间的互补性并购,产品互补性更为突出,可以提供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EMC和IBM、惠普这样的综合性IT厂商之间不仅在存储产品上竞争,而且,随着存储的延伸竞争面扩大到信息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同领域的融合、渗透,让EMC这样的专业性存储厂商和IBM、惠普这样的综合厂商展开越来越多层面的竞争,竞争领域也由传统的存储延伸到信息管理的各个领域。
IBM、惠普、EMC等都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存储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IBM的优势在于对软件行业用户的需求非常了解,更多的是针对用户某一个需求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包含了硬件和软件。而惠普硬件强,但在软件上较弱,它也通过并购不断改变软件。为了在整体解决方案上和IBM、惠普竞争,EMC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组合,“致力于提供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还会有相关的并购,不久将宣布。” 乔·图斯透露。
在Gartner中国公司存储分析师张瑾看来,当存储变成一项服务,从厂商的角度,必须围绕存储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服务,存储设备需要越来越多的安全技术,还包括检索、数据仓库等,未来,存储肯定是和很多技术相融合。“提供的方案越贴近用户的应用,就会得到更大的增值。” 而从用户需要的角度看,原来用户的存储需求比较简单,比如说只是提供磁带容量就可以了,而现在用户越来越在意原来并不太在意的需求,尤其在数据保护、归档,包括数据备份方面。
如果说存储市场从高端延伸到低端是存储在广度上的普及趋势,那么存储与其他领域越来越多的融合则是存储在深度上的扩张趋势。在此趋势下,未来,还会有单一的存储厂商存活吗?
发表于:
2008-06-25 15:21 Arthas 阅读(1108)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