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行业再次波澜四起,双11期间起浮于电商平台之间的撕逼再次感染至音频行业,不过,笔者这闪不想搅这趟浑水,只想说说网络音频媒体与平台主播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实际上,随着各网络音频平台对于版权的重视,与各知名主播签约、购买版权、打造内容已经为重中之重,但却相被爆出平台克扣主播广告分成、承诺的全成逗你玩的丑闻。
据了解,2015年初,一位拥有9万粉丝的当红主播——@NJ黑羽(微博名),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之所以两个月不发节目的真正原因》(http://weibo.com/p/1001603832693866526545)长微博,痛斥喜马拉雅的种种“罪恶”。诸如1000块的“**”底薪、并未收到的广告分成等等。当红主播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梦想实现的路上总免不了被这样、那样的石头绊倒,被扶植的同时,也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商业平台的牟利“工具”。
在今年7月,网友悄然发现@NJ黑羽 微博更新节目的链接悄然由喜马拉雅FM变成了多听FM,据@NJ黑羽本人说,首发已经签给多听。
逼得黑羽女神跳槽,这喜马拉雅究竟做了什么呢?
一、善于画饼
“说好的”这三个字在@ NJ黑羽的长微博中出现频率极高。但很不幸,@ NJ黑羽所提及的说好的都没有成为现实,这不得不让人把喜马拉雅的承诺和画饼画上了等号。
@ NJ黑羽文章开头痛斥的第一点,就是广告分成的事。“当然当初拿来吸引主播共荣共同成长的广告分成仍不见踪影,一年过去了。”这句话多多少少透露着无奈与愤怒,在看到三个不同厂商的广告之后,仍然等不到应得的收入,只换回一句“平台在还未成熟、稳定前就涉及金钱,可能会造成听众的反感,于是这个机制就先放弃了”这样苍白的解释。
换而言之,喜马拉雅FM是想告诉主播,这只是在试水,并非形成了成熟的广告分成模式。但颇为讽刺的是,喜马拉雅随后给投资人的一份报告里,却明确写着总体收入来源依靠品牌广告。一面花言巧语,请主播来吸引人气,提高广告收益,另一方面却背信弃义,对主播的合理分成要求“耍赖”,这种前后背离的“打脸”行为,不知喜马拉雅究竟要做何解释?
二、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
这里有一份工作,月薪1000,三年合同制,期间不允许跳槽,请问您有没有兴趣?
在一线城市开出月薪1000的价码,同时附带一系列苛刻的附加条件,这似乎更像是一项“公益事业”。但这就是喜马拉雅给主播开出的“价码”,签订直接默认“独家”,对主播来说,基本是断了其他平台的生路。视同**契的合约实则是捆绑并压榨了主播的劳动所得。
合同,从法律意义来讲应该是约束签订双方的,但@ NJ黑羽的微博长图中却多次指出,合同是在单方面的约束主播们,例如必须根据“独家”和“首播”不同要求优先发布或只发布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主要是为了做“引流”,能够让后台数字更好看。而相应对于喜马拉雅的责任限定却被“偷梁换柱”,事先承诺的所谓推广资源,也出现了以次充好、拆东墙补西墙等状况。
先用饼把还处于“小虾米”阶段的主播吸引过来,等到主播稍微成长一些,再用苛刻的条件捆绑住主播,喜马拉雅前期的“屯资源”手段大抵如此。接下来,就是给用户市场和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时间了。
三、故事讲得好
今年4月喜马拉雅因为“刷榜”问题多次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NJ黑羽也在微博上指出,喜马拉雅在平台竞赛中默认主播刷投票、刷爱心,虽然这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姑且算是擦边球,但和喜马拉雅本身出现的数据作假问题来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网络电台内容竞争日益趋同化的当下,“资源”即主播成为了各个平台争相争夺的对象。原因很简单,资源优质意味着粉丝多,粉丝多意味着用户多,用户多就意味着可以和资本家讲故事,自然也就意味着顺利的拿到一轮一轮的投资。
但现如今网络电台对于整个互联网市场来说仍处于“萌芽”阶段,尽管喜马拉雅在给资本家讲故事时候多次强调自己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形成成熟的商业体系还需要时间积累。依靠“暴力”和“诱导”以及吸血的合作模式,喜马拉雅究竟能留下来多少优质的主播、优质的内容?为用户、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资本还能够撑多久?毕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长此以往这样的吸血平台必将被主播、用户以及资本市场所摒弃。
发表于:
2015-11-10 12:56 阅读(280)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