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将智能制造确定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规划与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一些地区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机器换人”与工业互联网实施计划,智能制造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笔者认为,重视并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战略,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并不清晰,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智能制造的背景、意义及路径,有些企业是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还停留在购买高档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MES软件这些硬软件工具上,过于表面化与工具化,盲目性很大,实质上就是一种跟风行为。这种做法除了透支企业有限的财力之外,并不能显著地提升企业竞争力,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甚至是与智能制造战略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在本轮智能制造热潮中,除了德国“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级战略以外,英国、法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众多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战略,虽然名称、时间点、侧重点各不同,但智能制造是这些国家战略的共同核心,各国都期望借助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减少对人的依赖,实现各自国家向高质、高效、高端、绿色、高竞争力方向的发展。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全球这么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制订类似战略,为什么无论国内央国企还是民企都对智能制造寄以厚望?热闹的背后蕴藏着什么规律性问题?智能制造真正的动力来自哪里?我们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解决思路与突破口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在实施智能制造之前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