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制冷技术、冷冻工艺、特殊装置为保障,严格要求运送方式、时间掌控、运输形态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物流成本相对其他物品更高。
一.主流电商开打生鲜大战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提供配套冷链服务“E速宝鲜生活”,首期将为水果生鲜提供配套冷链服务。目前,阿里物流事业部已与北京、成都等地多家冷链物流公司、航空公司合作,配送范围将覆盖上海始发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重庆等26个网购活跃城市。目前,天猫采用C2B预售订单农业,据说预售的美国樱桃,短短三天时间已预售了20吨。
这是继马云宣布建设“菜鸟”网络之后,阿里巴巴在物流业掀起的又一次风暴,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生鲜冷链物流的高度关注。不过,天猫并不最早涉足生鲜的电商,主流电商中,淘宝生鲜频道2011年10月就已上线,销售果蔬、水产、肉类、粮油米面等。京东于2012年7月上线开卖生鲜产品,其后,1号店旗下1号果园也进军生鲜市场,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顺丰优选也开卖独家的生鲜商品。一时间,国内电商似乎从价格战、物流战进入到了生鲜大战。但是,生鲜大战的背后是需要强有力的冷链物流作支撑。马云曾说“电商最大的考验是物流”,生鲜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在冷链物流。
实际上,2008年就已经有电商开始了生鲜尝试,但第一批试水的电商先驱们几乎都因供应链、物流方面的问题而成为先烈。比如,创建于2010年的优菜网在熬到今年初不得不求人收购,其创始人丁景涛表示:“第三方物流一般都不接生鲜类生意,所以物流都不得不自己做。”这样,不但增加了企业运作难度,也加大了运营成本。2012年7月,申通快递开通的“爱买网超”上线,首期投资2000万元,但两个月后便关张谢幕。
在屡领风气之先的广州,很早就由政府鼓励尝试本地化生鲜电商。2009年,广州东川新街市公司最早试水“网上菜篮子”,此后大批电商跟风,但到2011年底,当初红红火火一阵子的“***”、“谊万家”等网站相继倒闭,2012年“网上菜篮子”也停止配送,连曾经有政府背景的“小鲜e站”也不再主打生鲜产品,改卖日常生活用品。
这其中,顺丰优选算是一个逃过“生死劫”的成功特例。顺丰优选于2012年5月上线,定位于中高端食品B2C,80%的商品来自海外,20%来自国内。海外商品并未对顺丰的成本构成太多负担,反倒降低了顺丰从国外返回飞机的空舱率。不过当初,顺丰优选也差点失败。由于生鲜对冷链物流的要求很高,一开始顺丰优选打算自己建设一套独立于顺丰速递以外的物流体系,但成本巨大,几乎力竭而枯。顺丰优选不得不改变战略,将配送队伍与顺丰速递融合,借助顺丰速递的网络及效率优势,才最终存活下来。可见,顺丰优选能够跨界经营生鲜成功的原因,还是在于掌控了冷链物流。
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内99%的生鲜网购平台都亏损,能盈利的只有1%,但那是专门做细分市场、且有特殊背景的电商。
二.我国生鲜冷链物流问题重重
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10亿吨,占世界食品总量的15%,其中肉类、水果、水产类等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产成品每年在运输和储存方面的损失却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果蔬类产品损失率达到了20%,相当于超过3000万亩农田的产量。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而我国冷链流通率只有10%左右,生鲜农产品大部分是在常温下流通。就成本而言,发达国家食品物流成本已普遍降至20%以下,而我国目前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约占到商品总价格的70%左右。
我国生鲜冷链物流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第一、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高效运转体系。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必须在储藏、运输、搬运过程冷藏以及自动控温,因此,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冷藏物流链,才能有效保证流转过程中的保鲜和运输过程的经济。
第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商缺乏。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己完成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根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内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结果,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的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
第三、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货物运输成本高损耗巨大。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到了生产淡季,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我国保温车约有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而且,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80%-90
%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由此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三. 借鉴国外经验,突破冷链物流发展瓶颈
西方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也广泛应用。该计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另外,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
CFIA还建立了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以及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2、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生产的首要位置,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农产品的收获。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物流,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注重技术突破,冷链物流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做到了与时俱进。西方国家在冷藏冷冻方面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预冷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冷库自动化技术等,同时,借助ICT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手段也不断创新,SCM、GIS、RFID、智能物流等,实现了物流的精细化管理。另外,运输方式经历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发展到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交通网络通畅发达,国家间的运输能力强大灵活,使得装卸环节少,也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运输。因此,冷链物流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特别注重节能和环保。
4、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挥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据国际冷藏库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日本两国冷库总量占到世界冷库总量的近40%。美国冷链物流运营前五强企业冷库容量占到美国的63.4%,仅美国冷库公司自有的冷库总量就与我国冷库总量相当。在医药冷链方面,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当前国际上医药冷链物流领军企业,比如World
Courier、Nagel、FedEx、UPS、DHL,都建有综合性的药品冷库,提供药品封装、温度电子监控、物流咨询、全球分销仓储网络、冷藏箱配置等领先的物流服务。美国医药冷链物流以大型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为中转枢纽,药品由制造企业集中到批发企业的物流中心,并由物流中心为各销售终端进行最终配送。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以10%的渗透率计算,整个食品行业的电商规模将超过1万亿。可见,生鲜电商确实是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关键还是在于要从整个国家层面上真正重视冷链物流,同时,生产加工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共同发力、加强协作,建立起运转有力、高质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
《信息与电脑》约稿,2013年第7期。
发表于:
2013-07-29 10:51 阅读(2026)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