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概念的形成之一,库存订货点

ERP是一个发展的概念,ERP的产生,最初源于制造业的库存问题。制造业的生产离不开原料,为了降低成本,制造业企业需要连续均衡的生产,这就需要均衡的投入原材料。但对企业而言,由于外部环境不可控制,无论是产品销售,还是原材料的供给,都不可能是均衡的,这就需要用库存进行缓冲了。但是,库存在保证均衡生产的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另外,由于市场变化及物料存储期的限制,对企业产生库存压力及风险,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如何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库存,成为企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几十年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出现了订货点法、基本MRP、闭环MRP、MRPII,最终发展出了今天的ERP。我们就顺着ERP的发展历程,体验一下ERP是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技术的。

 

库存订货点

 

在20世纪30年代前,企业确定对物料的需求靠的是缺料表,这种表上所列的是马上要用,但库存中没有的物料。然后,根据缺料表派人进行催货。为改变这种被动的状况,人们逐步形成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物料需求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不同的形式,但其实质都是着眼于“库存补充”的原则。

库存补充的原则是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依据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并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订货点。安全库存的设置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规定的数量,即订货点,则立即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

由于物料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物料的供应周期,如物料的采购提前期、生产加工周期等),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需要在物料消耗达到安全库存前的某一个时间,下达采购单,这样,当物料的供应到货时,库存物料的消耗也刚好达到安全库存量

订货点的确定方法

订货点=单位时区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

物料的订货提前期在一般情况下是个常量。可用两种方法确定:

(1)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加总求和。即:订货提前期=办理订货手续时间 + 供方备货及办理托运时间 + 运方装运时间 + 转运检验入库时间

(2)统计法。即使用订货提前期的历史资料,并消除订货提前期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波动(即剔除历史数据中少数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

订货点法很好的解决了大批量、重复生产的物料控制问题,对于石油化工,电力生产、钢铁等行业企业,是非常好的方法,现在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在使用。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的品种及复杂性不断增加,单纯依赖订货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存在下面的缺点:

  • 库存居高不下。由于订货点只考虑库存,而没有考虑销售的情况,只要某种物料达到订货点,就要进行采购,这种盲目性维持很高的库存,造成流动资金占用。下是某种原材料的可能需求情况,假定经济订货批量是100件,安全库存是20

第一周需求是56件,当前库存只有21件,需要按经济批量订货100件,余下的65件需要保存3周,第4周再消耗40件,余下的25件再存放两周,但不够第6周的30件需求,因此,在第6周前需要订货100件,余下的95件需要保存到第9周,才能消耗35件…

 

 

  • 高库存不能解决缺料问题

对于需求的不明确,导致只能靠高库存水平来保证不缺料,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

以按95%的生产要求准备原材料,库存水平已经很高,如果一个产品有2种零件,则2种零件都不缺料的概率是0.952≈0.9025,大约每10次有一次缺料。如果一个产品有6种零件则6种零件都不缺料的概率是0.96≈0.7350,则在进行这种产品生产时,几乎每4次就有一次是缺料的,产品越复杂,缺料的概率越大。这也是订单货点法的局限性,非常容易造成在库存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仍然产生缺料。

照这种假定,必须认为需求相对均匀,库存消耗率稳定。而在制造业中,对产品零部件的需求恰恰是不均匀、不稳定的,库存消耗是间断的。这往往是由于工序的批量要求引起的。

 

  • 复杂产品的生产无法确定订货点

【案例】

我们假定最终产品是某种自行车。零件之一是车架,车架的原材料之一是钢管。自行车不是单件生产的,当工厂接到一批订货时就在仓库中取出一批相应数量的车架投入批量生产。这样一来,车架的库存量就要突然减少,有时会降到订货点以下。这时就要立即下达车架的生产指令,于是又会引起钢管的库存大幅度下降。如果因此引起原材料库存也低于订货点,则对钢管也要进行采购订货,如下图所示

工艺批量引起的非均衡需求

 

【点评】

由此可见,即使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是连续的,由于生产过程的批量需求,引起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批量的,而不是连续的。需求的不连续则提出了一个如何确定需求时间的问题。订货点模型是根据以往的平均消耗来间接地指出需要时间,但是对于不连续的非独立需求来说,这种平均消耗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采用订货点模型的系统下达订货的时间常常偏早,在实际需求发生之前就有大批存货放在库里造成积压。而由于需求不均衡和库存管理模型本身的缺陷,也经常造成库存短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发表于: 2009-09-24 12:42 张国华 阅读(6895)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ERP概念的形成之一,库存订货点
2009-09-24 15:45 | 张敏 | 1楼
感谢分享,欢迎来稿。zm@e-works.net.cn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