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关键的一年,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随着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市场订单紧缩、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资源成本提升、信贷紧缩和竞争环境的加剧,这些外部变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国内的制造业。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认真的反思,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对于个人,需要主动应变、追踪变化、适应变化和享受变化。如果在新的环境下,人人都能积极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为大环境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是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企业的“奶酪”随时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企业要应对变化,更应该积极、认真的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旧有的结构模式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抓住新形势下机遇,通过创新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冷静思考、迅速调整战略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外部需求减弱,创造效益越来越困难,制造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国内制造型企业存在着基础管理粗放和战略规划短视的现象,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应该冷静思考,从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出发,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减少库存释放现金,消除浪费,收缩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为未来的生存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加强研发技术管理,从市场链、产品链和供应链上进行业务创新,及时调整企业各个环节战略方针,细化基础管理,使得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更加顺畅。
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产品创新能力是21世纪竞争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功,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外部环境下,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和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增长,就必须依靠产品创新去培育一个新的消费市场。制造企业如果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很弱或靠仿制别人产品维持生产,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很容易被新的危机环境所淘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新是新的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能否与现阶段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是每一个制造企业必须考虑的事情。
新环境下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关键是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其管理和激励机制和创新技术及设备等,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加强研发技术管理,实现透明化管理
在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应将眼光放在顾客的需求上,并把这种需求与公司的技术与技能结合起来,然后把机遇转化为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首先,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产品生存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由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元产品,涉及到多学科和多领域;其次,研发管理体系日趋庞大和复杂。
许多制造型企业为应对新的竞争环境,积极采取先进的研发设计思想和管理思想,采取集成产品开发(IPD)思想,把新产品开发看作一项投资决策,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开发设计,采取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提升产品模块的重用性,加强产品开发项目考核,并借助IT技术提升项目管控力度。
因此,面对危机环境,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技术管理、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使得项目管理有章可循,项目团队有着共同的管理语言,项目过程透明化,保证最大概率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产值的产品。
四、苦练内功,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抵消成本提升而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
纵观每一次经济危机,国内外成功企业都是抓住机遇,依靠自身扎实的基本功,苦练内功,不断创新生产研发,提升管理模式,增加人才储备,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竞争优势。而那些只靠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很快就被淘汰掉,很难应对经济危机这样外来变化的环境。因此,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加强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加适应环境变化。
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研发技术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细化各项业务的管理,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当市场萎缩后采取内部挖潜,避免浪费增加利润提高效益。
五、加强产品开发成本的控制,减少产品成本
产品开发有关的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产品设计成本。开发成本是研发部门为开发产品而支出的期间费用,由公司级成本控制中心每月进行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材料成本,如要考虑制造工艺(在设计中,产品的可制造性也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则加上制造费用,从而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影响产品生产总成本主要是产品设计成本,因此,需要从设计源头来控制产品设计成本。
在产品开发的结构化流程中增加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点,建立有效的基础共用模块,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用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的设计成果。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可以共用零部件、模块和技术,在开发中尽可能多地采用这些成熟的共用基础模块和技术,从而使质量、进度和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并降低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能通用的模块,加强新增物料的控制,并优化新增资源流程,对新增物料进行控制,最大的使用库存物料和替代件。
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IT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完美结合
新的经济危机环境下,如何更好的抓住市场机遇,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实现IT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完美结合,是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首先是根据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因此,制造企业应充分考虑并依靠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来武装企业自己,提升业务管理水平,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并把这种需求与企业的技术及技能结合起来,然后把机遇转化为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总结一句话,在经济危机的形式下,唯有创新,才能应变!
发表于:
2009-03-31 21:38 旭旭 阅读(2577)
评论(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