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股市,讨论最热的话题除了“政府救市”就要数“创业板”何时推出了。“创业板”相对较低的上市门槛,给国内众多的软件公司上市融资带来的希望。国内的软件公司,做的大的可谓凤毛麟角,人数在1000人以上,年产值上亿的都可以堪称“软件航母”。从软件数量上来说,10~100人的软件公司可能占了全国软件公司数量的70%,100~500人的占20%,只有不到10%的软件公司超过500人。
或许人数无法说明国内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那么另外一个指标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在笔者所处的PLM领域,国内的PLM软件公司,大一点的一般年产值在3000~5000万RMB左右,比较UGS、PTC这些全球的年产值在10亿美元上下的业界大鳄,简直不是一个数量级别,更与全球软件行业大佬IBM、Microsoft一年200~300亿美元的收入无法比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下美国的“车库文化”。众所周知,Microsoft、Google、APPLE这些耳熟能详的IT巨头,当初起家的地方都是自家的车库。他们给客户提供的是创意,是技术,是服务。这也恰恰是软件行业的特性——启动成本低(往往一两个人有好的创意就可以开启一个巨大的市场)、技术含量高(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者,更加是新技术的创造者)。加上美国相对比较成熟的商业环境,这些公司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成为翘楚。
反观国内软件,真正有创意的非常少,更多的都是抄袭国外软件的概念并加以改进。技术上更加是亦步亦趋,能够跟上国外软件公司的步伐对很多软件公司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那么对于国产软件公司来说唯一能够发挥能力的就是提供本土化的服务了。
只可惜国内的商业环境并不成熟,很多企业并不认为服务是一项应该付费的事情。宾馆服务业到现在也没把艳羡多年的“小费”收起来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企业在购买软件的时候认为:开发软件有什么成本,就是几个人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然后刻一张光盘,为什么卖那么高的价格?我们购买软件,你们提供免费的培训,上门安装服务难道不是应该的事情么?
服务费收不到,软件的服务工程师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由此造成给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是以笔者所处的PLM领域来说,国内有65%左右的项目都没有收到服务费。因此国内很多大一些的公司往往在系统上线后收一笔钱就撤出,因为无限期的提供免费服务对软件公司而言也存在巨大的成本压力。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某些PLM供应商不得不控制规模,用更少的人员去满足更多的项目,一个实施服务人员通常要同时维护2~3个企业的项目,其服务效果可想而知。
2001年,国内某特大型企业下属的子公司纷纷要求上PDM项目,总公司经过遴选,准许国内三家PDM供应商和一家国外PDM供应商分别到四个子公司进行实施。一年以后,经总公司IT部门调查发现,三家PDM供应商在现场的实施服务时间都不超过100天,只有一家国内PDM供应商在现场提供了200余天的不间断服务,当然,应用单位对这家PDM的供应商也评价最高。于是这家PDM供应商获得了后续的项目合同,而其他三家供应商都被请出了这个庞大的市场。这家PDM供应商,时至今日也只有不到30人的规模,多数开发人员常年在这家企业现场工作,为这家企业提供PDM项目支撑服务。
从公司商业角度去看,我不能说这家PDM供应商是成功的,因为比较国内那些知名的PDM供应商而言,他的规模、人数、产值无论哪个指标都达不到一个“大公司”的标准。但是我从这个小公司的身上看到的是专业、专注的服务,这恰恰是那些“大公司”值得学习的地方。因为从创意、技术两个角度而言,本土软件公司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是从服务角度上而言,本土软件公司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做的更好。这,恰恰是国产软件公司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发表于:
2008-10-22 14:29 愤怒的公牛 阅读(4226)
评论(1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
网站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