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PDM/PLM专家萧塔纳教授在国内同样著名的专家祁国宁教授全程陪同下,从4月23日至25日就PDM/PLM的工作原理、关键的产品数据模型、产品变形与配置管理、项目管理、PDM和CAD,ERP系统集成和科学的实施方法论等技术做了全面的论述。参加此次培训的企业,无论是正在选型阶段,还是正在实施阶段,或是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信息主管人员均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有利于真正做到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看清方向、少走弯路。
我参加此次培训最大收获有以下四方面:
1. 完整的产品数据模型是全面积累产品知识的基础;
2. 全面的工作流程模型是完整记录过程知识的手段;
3. 工具层、管理层和协同层的集成是信息化的核心;
4. 先分析、做设计、后选型、再实施是成功的方法。
产品数据模型包括三层结构:产品对象、数据对象和数据文件。其中描述产品对象的数据也称之为零件主记录,用来描述毛坯、原材料、零件、组件、产品等物理对象的标志性的参数。这些参数又分成属性参数和特征参数。属性主要包括对象标识号、名称、型号、材料、版本(更改标志)、技术状态、研制阶段等。特征主要包括几何形状参数。一个产品对象可以有多种不同专业、不同格式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模型主记录、工程图主记录、文档主记录分别代表用三维几何模型、二维图纸和技术文件等三个方面来描述一个产品对象。在这些代表数据对象的主记录中主要包括对象标识号、名称、型号、材料、设计人员、版本(更改标志)、发放阶段、发放状态、使用状态、对应物理文件的版次(电子文档的版本)和该文件具体存储的物理位置等参数。上述产品对象和数据对象二层数据均存放在关系性数据库中。第三层结构才是实际使用的数据文件,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电子文档。同一个版本的数据对象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版次的电子文档,其中只有一个版次是代表该版本的数据对象的真正的数据内容。上述三层结构描述的产品数据可以适合任何复杂产品的管理需求。反之,复杂产品的定义和使用就会出现漏洞或无法准确描述的困难。
工作流程包括审批流程和业务流程二大类。本质上任何流程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如果把工艺对象中的设备、工装、刀量夹具、生产线工位等也当着产品对象进行描述,工艺流程也用通用的工作流程进行驱动,那么工艺设计就和产品设计融合到一个共同的环境中,无需在PDM和CAPP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如果把工作流程中的每一项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任务和项目管理中的任务对象关联起来,利用项目管理中的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功能有效地积累产品研发过程的知识。通过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的集成可以管理任何复制产品的研发、生产、维修过程。
针对上述产品数据模型,必然要求CAD系统与PDM集成时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集成接口不仅要提供CAD产生的三维和二维图档的检入/检出,还要保持CAD系统的装配树和PDM系统的结构树保持单向或双向的同步,保持二个系统中产品对象(零件主记录)中属性和特性的同步,保持CAD模型和可视化模型的同步,保持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有限元网格模型、数控加工刀位轨迹模型等数据之间的同步。
集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已经成为现代大家的共识。如何解决PDM、ERP、CRM、SCM等信息化系统之间的集成。萧塔纳教授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通过Portal的技术,屏蔽掉用户进出各种系统的烦恼,有利于适应异构系统之间的集成。通过企业应用集成(EAI)平台,在制造业四大管理系统之上增加一层协同层,不仅可以解决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还可以解决集团不同分公司之间、企业和合作伙伴、全球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集成。
在PDM系统选型之前,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细化PDM能够介决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可以检验的目标,规划出未来几年内的阶段目标,从而制定PDM系统选型的要求是避免失误的有效方法。另外,通过前期选型准备工作可以宣传PDM理念、统一思想,有利于企业领导把握项目的目标、验收标准和组织领导。更重要的是整个PDM项目真正实现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战略,避免中途返工和改变。
以上是这次参加培训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发表于:
2007-04-27 14:14 莫欣农的博客 阅读(10070)
评论(2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