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RP是一个体系

 

ERP系统的作用力

ERP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之一。ERP是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标准化理论、供应链理论、协同论、约束理论等等,人类思想成果集成后的一种软件产品。它将企业运营过程量化、信息化、透明化和集成化。

量化:依据ERP的理念,企业任何运营过程,都要在ERP系统中通过事务数据表现出来。系统事务数据记录的过程可以完整反映企业的运营过程,而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清晰的看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风险和改善需求,甚至很多会是常理和经验无法察觉的问题,这也就是企业运营大数据存在的意义。但是,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执行ERP系统的操作要求,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后续的数据分析才能发挥其真实的价值。

信息化:整个ERP系统的数据库,提供了基础数据、计划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被集成和同步。任意数据的输出,同步被成为另一种数据的输入。这样,原先由于信息传递造成的延迟和浪费,被极大化的优化,而由此带来的企业运营成本的节约,也具有倍增效应。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是地球小了,是全球信息传递和人类移动的速度快了。企业也是一样,企业成本降低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加快。因此,信息化为企业降本提供了条件。

透明化:ERP系统的数据库是集成的,在一定权限的范围内,是相对开放的。若抛开权限的限制,整个数据库是透明的。任何相关管理者和员工,都能获取需求的数据。这样,任何运营过程、管理行为和操作执行,都是阳光的,不存在管理黑洞的地带。所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内耗行为,会被极大减少,特别是对大型企业,通过企业运营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平衡企业资源,而这些是在ERP系统的能力出现之前,用肉眼看不到的改善空间。

集成化:ERP系统中,MRP的功能就是极好的说明。MRP是将客户需求、产品需求、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的整合,并通过系统功能实现整个计划信息流的集成。而在理想状态下,整个计划信息流是不需要人为干预的,系统会自动完成需求分解和生产、采购下单,并且在预期的时间,提供客户需求数量的产品。同样,资金流的逻辑,也是在任意运营事务的产生时,同步成本核算和资金流转。理想的状态是,任意运营事务的发生,可以同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功能,在人工核算和分析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由于以上作用,是ERP系统实现了传统运营管理所不能实现的优势,这也是当今世界,如此推崇ERP的原因所在。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有一个很不理想的数字告诫人们,上ERP很难:在全球范围内,ERP系统成功率,只有30%。而且,有些企业,由于ERP上线而夭折的,也不是天方夜谭。

ERP是一个体系

那是为什么呢?这些也有好多文章的论述,本人的观点是:

ERP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软件,而是一个有自身生命力的系统体系:

ERP上线的目的,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ERP上线的条件一,是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运营管理策略;

ERP上线的条件二,是满足运营管理策略的ERP软件;

ERP上线的条件三,是满足ERP软件操作和运营过程要求的流程规范;

ERP上线的条件四,是考核流程规范执行力和反映运营管理策略实施状况的KPI指标体系;

ERP上线的条件五,是适应新环境和新管理策略的优化能力。



以上这几方面,构成了ERP系统实现其价值的必要条件,而不仅仅是一个ERP软件。从理论上讲,既然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那就实现五个条件,不就可以了嘛。但事实却是困难重重,对很多企业来讲,特别是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重生的过程,变革之痛如变法,会“痛”入到每一根神经。

首先是管理策略:企业运营过程的管理策略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表象化,是从企业创立之初,由实践中一点一点磨合和惯性出来的管理方式,每个企业都有他自身的特点和偏好。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策略也在随着环境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而调整。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最佳的管理策略,只有最适合的。这样,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定制ERP系统功能,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即使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功能,就已经是一批批人类精英,几十年的劳动和智慧的成果,更不要提定制化了。

其次是软件功能: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ERP软件,即使是完全标准化的软件的费用,都是一般企业无法承受的。如果还要根据企业管理策略的特点,定制化开发相关功能,最终的软件上线的难度和费用极大。而且,这些ERP软件的核心逻辑和功能是在过去几十年的积累中,不断优化而来的,是很难改变的。如果要改变,需要承受系统在上线过程各种的异常风险,而企业要为此付出代价。

然后是流程规范:即便我们开发了适应企业运营管理要求的系统功能,最终是要操作执行的。那就要有完整的适应新系统操作要求和新运营模式的流程规范,并且在实践中标准化执行。我们知道,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认知、素质、需求、能力等千差万别,我们又不可能保证每个人的执行力都是100%的。这就造成了,系统的事务数据不能完整、准确的反映运营过程,这样,我们后续进行的考评体系和大数据分析,就要打折扣的,后续的优化改善,就要受到影响。

再者是考评体系:基于以上都还算健全,我们可以建立一整套考评体系。但考评体系往往是以特定时间段为周期的结果导向的数据汇总,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这就造成了,基于不同级别的评价体系,可能会造成误判,对后续的优化改进造成影响。而且,如果以上方面的任何一项有逻辑和操作的关键错误,最终的KPI评价结果就会错误和误导。

最后是优化能力:企业是由一群有能力的人组成的群体,而且是有各自利益导向的组织。而优化说白了,就是变革,这样,势必会造成有人得有人失,这增加了组织架构的不稳定性。在当今这个世界,企业能够生存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还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变革。这个过程中,观念和利益的冲突,会加剧ERP体系优化的难度,甚至在关键点的错误,会造成重大损失。

到此,可以想象上一个ERP系统有多难,用好一个ERP系统就难上加难了。

破茧成蝶后的诱惑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在拼了命的要上呢?看看以下数字就清楚了,有企业在上了ERP系统后,会报出如下数字:

库存管理成本降低了50%

生产不良率减少了70%

生产成本降低了30%

运输成本缩减了30%,等等

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都存在生命体征。而企业的生命体征,就是盈利能力。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只能算是一个僵尸企业,不存在企业价值。经济世界与生物世界类同,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在优秀企业通过ERP系统实现了运营管理的质的飞跃后,他们就掌握了成本的优势,就有了通过产品降价等手段干掉竞争对手的能力。这样,ERP系统就变成了万众企业争抢的独木桥,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跨越此桥,否则就只能通过某些现有的优势自保,最终不可避免被超越或吞并掉。

由此可见,ERP系统必须有,而ERP系统的真正完成,也就要以一个目标五个条件为基础,创建一整套有生命力的ERP体系,才能实现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升级,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适应未来全球生产力和经济模式的特征,赢得未来一席之地。

发表于: 2017-03-05 11:14 阅读(352)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