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战略(上)》,迈克尔·波特以第三次IT浪潮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前提,引用大量知名企业案例为基础,并总结、概括分析了其竞争优势,并预言了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智能互联产品将重塑行业架构、行业边界和产品体系,并给出了企业应对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这次浪潮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企业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迈克尔·波特认为现今正面临着IT技术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的规模有可能超越前两次,激发更多创新,实现更大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他也指出,预言物联网将会“改变一切”,这种断言过于武断。虽然第三波浪潮促使IT技术成为产品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出现智能互联产品,这些新产品能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重塑现有价值链,但是竞争和竞争优势理论并未随之发生变化。
接着,迈克尔·波特对智能互联产品作出定义,在他看来,智能互联产品包含3个核心元素: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联接部件。物理部件包含传统的机械和电子零件,智能部件包含传感器、微处理器、数据存储装置、控制装置和软件、内置操作和用户界面。联接部件包含接口、天线以及有线或无线联接协议。智能部件能加强物理部件的功能和价值,而联接部件进一步强化智能部件的功能和价值,并让部分价值和功能脱离物理产品本身存在。
智能互联产品具有监测、控制、优化、自动功能,每类功能都是后一功能的基础。监测是指智能互联产品能够通过传感器和外部数据源对产品的状态、运行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测。控制是指人们可以通过产品内置或产品云中的命令和算法进行远程控制。优化是指对实时数据或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植入算法,从而大幅提高产品的产出比、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能够提供预防性维修。自动是指将检测,控制和优化功能融合到一起,具备学习能力,能根据周边环境分析产品的服务需求,自适应调整。
图1 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
接下来,迈克尔·波特介绍了竞争和竞争优势理论,虽然智能互联产品带来一系列冲击,但是在任何行业,竞争都是由5种竞争力量所驱动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现有对手竞争的强度和性质,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以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这些力量的构成和强度共同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本质以及现有业内公司的平均利润能力。当新技术、客户需求或其他因素对这5种力量产生变化时,行业结构就会发生改变。
图2 塑造行业竞争的5种力量
我们可以发现,这5种力量包含了整个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所有势力,除了与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也需要受制于连接于价值链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以及面临市场环境中新进入的同质产品或替代品,或者跨行业的替代品的威胁。而迈克尔·波特总结的解决方式也已被企业案例证实有效,如利用传感器等新技术采集数据,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增加用户粘性,提高转向其它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
除了他在书中给出的例子,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他应证相关说法的案例。如关于提高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这一点,他给出了软件提高了物理部件的通用性,减少了物理部件的种类。索尼曾推出一款MESH智能模块,可实现更多DIY的智能家居。这套名为MESH的产品包括了按钮、LED小灯泡,加速计以及通用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可以互相联动,只要通过一个iPad应用就可以把他们之间关联起来,比如加速计倒下——触发灯泡,或者按下开关——触发通用模块等等。这些模块可方便用户自行设计产品,减少了某些可控制的智能产品的种类。如某种按键控制的智能浇花产品可以替代市面上的其他同类产品。
图3 索尼MESH智能模块
除此之外,还有谷歌。谷歌的智能模块化手机Ara可以满足用户更换诸如摄像头、扬声器甚至处理器和RAM等部分的需求,而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标准化模块可供更换选择。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成熟,未来标准接口等规范统一,将极大地减少手机的种类。
图4 谷歌智能手机模块
最后,迈克尔·波特指出,智能互联产品不但能重塑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生态,更能扩展行业本身的范围,并提出了智能互联产品的优势,以及企业面临权衡取舍时如何做出战略选择,以期在这次浪潮中保有竞争优势。
发表于:
2016-06-17 11:53 阅读(6334)
评论(0)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