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都十分关注信息化应用的评估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估体系和模型,例如平衡记分卡、多目标决策方法、管理回报法等。还有一些方法分阶段多步骤地实施IT评价,如信息经济学方法、七个里程碑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等。针对ERP应用,国外也提出了多种评价体系。Gartner则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成熟度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分为五级。而在我国,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科技部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推出了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体系;国资委则制定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等。
信息化应用评估的目的,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评估IT投资的回报率;对于政府和行业组织而言,可以评估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所产生的绩效;如果能够用统一的评估体系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评估,并且能够评估出量化的分值,则可以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进行比较;同时,一个良好的信息化评估体系,还应当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指明方向。
但是,信息化建设具有系统性、长期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评估,绝非分析购买设备的ROI那么简单;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评估,也不像对某个IT项目的评估那么明确;笼统地用少量定性指标来描述某些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状况,难以真实、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现状;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企业类型(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也难以用相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因此,我认为,企业信息化评测体系应当包括对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效能和效益进行全面、准确、量化评估的完整体系。
1. 信息化应用效果:企业在企业的价值链当中应用了某个软、硬件产品的哪些模块,应用的程度如何,与其它模块和系统集成的情况如何,普及程度如何,对业务流程的支撑状况如何。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状况如何,企业的管理基础、信息化基础、工业自动化基础,这些都属于信息化应用效果层面的内容。
2. 信息化应用效能:企业实施信息化对企业带来了哪些绩效指标的提升,比如降低库存及库存占用资金,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缩短上市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质量损失率等。但是,信息化应用效能的评估应当建立在有明确的评价基准的基础上。例如,如果企业没有统计全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改型产品的开发周期,如何评价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多少呢?因此,信息化应用效能的评估,一方面要有企业自身的评价基准,如果要与同行比较,还需要建立行业的平均标准。因此,信息化应用效能的评估难度较大,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
3. 信息化应用效益:评估信息化应用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短期效益、长期效益等。由于信息技术属于“使能”技术,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因此,评价哪些效益是由于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是十分困难的。必须进行相关分析,将行业成长速度、企业在其它领域,如设备引进、产品促销、激励措施改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剥离出信息化投资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因此,要准确评价信息化应用效益,更需要企业实现全方位的量化管理,而这本身就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目的之一。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外因),很多企业信息化搞得很好,但企业却出现亏损,这反过来说明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盈利,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此,要真正评估信息化的应用效益,难度更大。
因此,我认为,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建立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模式的企业建立相应的版本,并建立相对细化的评估指标,在当前来说,是一种比较现实、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化评估方式。
诚挚希望就信息化评估这个主题,与大家深度讨论。
发表于:
2010-01-02 22:29 黄培 阅读(2734)
评论(3)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