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融合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信部提出要全面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无疑,利用信息化来全面武装企业,支撑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制造企业在实际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难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认为,制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主要的难点包括:
1. 理解问题。
虽然已经有诸多的政府领导和专家对两化融合的理念、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发表了演讲等。但是,广大企业对“两化融合”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方案,并不清晰。
2. 动力问题。
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制造企业。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力不足。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除烟草、石化等垄断行业之外,中国各制造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利润率不高,因此,企业的投资能力有限;第二,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使能要素,信息化应用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价值,大多数时候是间接的,并不是说企业只要应用了信息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能立竿见影得到提高,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当中,信息化投资的优先级要低于扩建工厂、招聘优秀人才、购买设备等投资;第三,很多企业已经应用了不少信息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收到很大的效果,因而制约了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工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的确有来自市场竞争、客户要求和监管部门等方面的压力。但是,整体上,工业企业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事实上,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市场极不平衡。真正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的,主要是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以及军工企业。外企在信息化投入方面基本与其全球总部统一。一些大型企业在发展到较大规模之后,随着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管控难度日益加大,因此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大投入,而广大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力和投资力度严重不足。
3. 推进方式问题。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作为一种新技术,来推动企业应用的。信息化厂商的概念营销,往往使得很多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上了很多信息系统。然而,由于信息化厂商商业利益的趋势,往往他们他们向企业宣传的,要高于其信息化系统实际的功能,所以造成很多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一些信息化的“典型用户”实际上并不典型。
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是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长期以来却是外因推动为主,这种方式造成很多企业信息化应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盲目推广单元信息技术造成诸多信息孤岛,很多企业买了ERP,实际上只用了财务加进销存,生产计划到执行这条主线用不起来,信息化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不同,信息技术要真正融合工业企业,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尤其是ERP、PLM这类管理平台软件。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外软件和产品和实施服务价格较高,一般企业消费不起;同时,一些企业由于实施应用的问题,买了高价的国外软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内一些软件厂商的做法是把软件作为产品卖给企业,不愿意为企业做很多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实施服务与二次开发,造成企业应用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造成企业不仅不能实现两化融合,而且造成“两化鸿沟”。
4. 技术问题。
相对与其它行业的企业,工业企业的价值链最为复杂。从产品的研发、工艺到制造,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组织生产、控制质量到产品交付与售后服务,从设备管理、生产自动化控制到能源、安全管理,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复杂,而又具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信息化厂商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从主机系统发展到PC,从单机应用到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架构从C/S到B/S,再到今天的云计算模式,交易模式从传统的交易发展为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有自主完成到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工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信息技术发展又极为迅猛。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多变的环境下,工业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两化融合,从技术角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 实施方式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缺乏规划,信息化建设头痛医头,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支持不足,企业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信息化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取得的效益是有限的,“IT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十分普遍。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各级政府和信息化、自动化厂商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真正构建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力扶持两化融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工业企业应当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支撑企业运营的全局出发,提出全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各级领导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从企业高效协作的需求出发,提出需求。再由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共同协作,在此基础上梳理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明确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真正理解信息化,懂得如何让信息技术“为我所用”,并建立一只既懂业务,又懂IT的信息化队伍。企业需要真正让CIO有职有权,而企业的信息化委员会,应当真正行使职能。两化融合的范畴,比制造业信息化要更为广泛,因此企业也应当在产品信息化和装备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以及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各级政府应当首先根据各地工业发展的产业特点,企业发展格局和信息化基础来制定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发展规划,而不能打着两化融合的牌子推工业化。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两化融合现状调研,遵照有关规范建立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同时,在建立两化融合推进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同时,加强项目监管和引导,通过专业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来帮助企业制定两化融合规划,进行两化融合项目选型和监理。
信息化厂商则应当建立开放的、集成的、平台化的软件体系构架,完善自身的实施方法论,真正帮助制造企业解决两化融合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制造企业长期的合作伙伴。
e-works在推进两化融合服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希望能够与各级政府、企业和信息化厂商一起,协同推进我国的两化融合事业。
发表于:
2012-02-09 13:39 阅读(7625)
评论(9)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