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本文标签: 两化融合 企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 

    推进两化融合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信部提出要全面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无疑,利用信息化来全面武装企业,支撑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制造企业在实际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难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认为,制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主要的难点包括:

 1. 理解问题。

     虽然已经有诸多的政府领导和专家对两化融合的理念、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发表了演讲等。但是,广大企业对“两化融合”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方案,并不清晰。

 

 2. 动力问题。

    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制造企业。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力不足。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除烟草、石化等垄断行业之外,中国各制造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利润率不高,因此,企业的投资能力有限;第二,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使能要素,信息化应用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价值,大多数时候是间接的,并不是说企业只要应用了信息化,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能立竿见影得到提高,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当中,信息化投资的优先级要低于扩建工厂、招聘优秀人才、购买设备等投资;第三,很多企业已经应用了不少信息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收到很大的效果,因而制约了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工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的确有来自市场竞争、客户要求和监管部门等方面的压力。但是,整体上,工业企业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事实上,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市场极不平衡。真正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的,主要是央企,尤其是垄断行业的企业,以及军工企业。外企在信息化投入方面基本与其全球总部统一。一些大型企业在发展到较大规模之后,随着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管控难度日益加大,因此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大投入,而广大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力和投资力度严重不足。


 

3. 推进方式问题。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作为一种新技术,来推动企业应用的。信息化厂商的概念营销,往往使得很多企业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上了很多信息系统。然而,由于信息化厂商商业利益的趋势,往往他们他们向企业宣传的,要高于其信息化系统实际的功能,所以造成很多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一些信息化的“典型用户”实际上并不典型。

 

    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是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长期以来却是外因推动为主,这种方式造成很多企业信息化应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盲目推广单元信息技术造成诸多信息孤岛,很多企业买了ERP,实际上只用了财务加进销存,生产计划到执行这条主线用不起来,信息化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不同,信息技术要真正融合工业企业,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尤其是ERP、PLM这类管理平台软件。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国外软件和产品和实施服务价格较高,一般企业消费不起;同时,一些企业由于实施应用的问题,买了高价的国外软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内一些软件厂商的做法是把软件作为产品卖给企业,不愿意为企业做很多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实施服务与二次开发,造成企业应用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造成企业不仅不能实现两化融合,而且造成“两化鸿沟”。

 

4. 技术问题。

    相对与其它行业的企业,工业企业的价值链最为复杂。从产品的研发、工艺到制造,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组织生产、控制质量到产品交付与售后服务,从设备管理、生产自动化控制到能源、安全管理,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复杂,而又具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信息化厂商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从主机系统发展到PC,从单机应用到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架构从C/S到B/S,再到今天的云计算模式,交易模式从传统的交易发展为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有自主完成到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工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信息技术发展又极为迅猛。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多变的环境下,工业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两化融合,从技术角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 实施方式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缺乏规划,信息化建设头痛医头,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支持不足,企业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信息化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取得的效益是有限的,“IT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十分普遍。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各级政府和信息化、自动化厂商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真正构建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力扶持两化融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工业企业应当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技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支撑企业运营的全局出发,提出全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各级领导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从企业高效协作的需求出发,提出需求。再由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共同协作,在此基础上梳理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明确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真正理解信息化,懂得如何让信息技术“为我所用”,并建立一只既懂业务,又懂IT的信息化队伍。企业需要真正让CIO有职有权,而企业的信息化委员会,应当真正行使职能。两化融合的范畴,比制造业信息化要更为广泛,因此企业也应当在产品信息化和装备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以及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各级政府应当首先根据各地工业发展的产业特点,企业发展格局和信息化基础来制定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发展规划,而不能打着两化融合的牌子推工业化。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两化融合现状调研,遵照有关规范建立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同时,在建立两化融合推进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同时,加强项目监管和引导,通过专业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来帮助企业制定两化融合规划,进行两化融合项目选型和监理。

 

    信息化厂商则应当建立开放的、集成的、平台化的软件体系构架,完善自身的实施方法论,真正帮助制造企业解决两化融合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制造企业长期的合作伙伴。

 

    e-works在推进两化融合服务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希望能够与各级政府、企业和信息化厂商一起,协同推进我国的两化融合事业。

 

 

 

 

 

 

发表于: 2012-02-09 13:39 阅读(7625) 评论(9)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09 14:41 | huminrui | 1楼
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对企业行业的信息化还有有很大影响的。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09 14:57 | 【匿名用户】:leeyihan | 2楼
关于"信息孤岛",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企业,建立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然后再通过把信息孤岛连成片,这才是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在这种企业里,如果一步到位直接在全部的环节推行信息化,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哪怕有再有力的支持,信息化也会举步维艰。除非有相当强有力的项目团队,方能将工作进行下去。而建立信息孤岛,可以在企业中梳理若干信息化搞得好的示范部门,以点带面,让不熟悉、惧怕信息化的管理者慢慢的熟悉信息化、主动去寻求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被动信息化变成主动信息化,从要我信息化变到我要信息化,甚至在结合了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知识后,进步成为“我来信息化”。这样,孤岛逐渐变成了大陆,企业可以用较温和的手段实现信息化变革。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09 15:24 | Sunway | 3楼
1、政府:不能只是演讲,同时要动手;不能是工信部一个部门行动,应该是政府各部门联动。比如以政策来引导企业信息化,在各种支持各种评选中,要把信息化指标和时效考评放进去;众多支持和评选不是一个工信部的事。
企业是追逐名利的,通过上述类似的政策引导,就能让企业“被重视”信息化建设;如果再把实施效果进行务实地评估(比如引入像e-works这样的三方机构),则在信息化实效上也会让企业“被刺激”。
2、企业:众多企业缺少百年基业理念的企业家,这个需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理念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方能提升。正如黄博士所言,众多的不成功信息化案例,刺激了企业家的胆囊,分泌了惧怕信息化的胆汁,同时也遮住了企业家通过信息化变革的智慧之眼。
3、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是信息化厂商和三方咨询机构。可以说,还处在半蛮荒状态,目标就是把客户的钱搞到自己的兜子里。这样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显然会让很多企业被骗钱财,信息化建设根本就是无根之木,难以发挥作用——一朝被蛇咬的企业们,就很难再去相信信息化了。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09 15:36 | 【匿名用户】:fcx | 4楼
信息化愿景的宣传和培训非常重要,要获得支持首先就得想清楚企业信息化的理想目标和阶段目标,自己想清楚还得向企业的上上下下讲清楚,大家知道差距了,知道上了哪个系统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获得多大的效益,自然就是主动性了,IT部人的尤其是CIO抱怨公司领导支持不够,实则自己的功力不足,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09 16:05 |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 5楼
这个概念提的很好,也是工业化的一种趋势,不是为了两化而为之,也是资源优化和资源匮乏的一种摆脱方式,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延伸;
1,首先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配套,三管齐下,从理论到落地有对应的孵化基地,以便于形成学习的实例,推荐e-works为技术引导。
2,众多的行业中,从哪些行业入手也是一个重点,石化、钢铁、电子等行业有了不少的案例,但是局限于国企、央企等类型企业,通过烧钱来实现的,很少有中国自主产权的经典案例,这也是一个困局。
3,人才方面匮乏和分布不均的现象也是一个问题,有点才华的都跑到海外发展,导致IT队伍臃肿各自为伍的不良环境,因此这个也是需要在政策市予以支持的重点。
4,中国的资源一直是输出型的,但是现在的招聘难,是每个企业主头上的一把利刃,如果现在的生产模式继续下去,的确是一个死结,加强生产自动化,找出最优的模式,让大家有的放矢。
两化融化的空间非常大,希望在E-Works引领下,形成一个各行业的领军代表,为中国的工业发展而努力;
欧洲为去福利而在努力;
美国为去金融化而努力;
中国在为什么而努力呢?
青岛 陈建 hainandao307@126.com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10 17:22 | zspzjb | 6楼
企业领导大概知道信息化能带来什么,但是为什么不赞成推动那?值得深思。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13 09:35 | Louiepy | 7楼
<div style="background:#F3F3F3;border:1px solid #ccc;width:95%;margin-left:6px;margin-bottom:5px;padding:5px;font-size:12px;color:#000"><div class="tL">以下是引用【匿名用户】:leeyihan在2012-02-09 14:57的发言:</div><div class="tL" style="padding-top:10px;">关于"信息孤岛",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企业,建立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然后再通过把信息孤岛连成片,这才是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在这种企业里,如果一步到位直接在全部的环节推行信息化,必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哪怕有再有力的支持,信息化也会举步维艰。除非有相当强有力的项目团队,方能将工作进行下去。而建立信息孤岛,可以在企业中梳理若干信息化搞得好的示范部门,以点带面,让不熟悉、惧怕信息化的管理者慢慢的熟悉信息化、主动去寻求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被动信息化变成主动信息化,从要我信息化变到我要信息化,甚至在结合了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知识后,进步成为“我来信息化”。这样,孤岛逐渐变成了大陆,企业可以用较温和的手段实现信息化变革。</div></div>同意2楼的观点,但是要说的是在建立信息孤岛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后期打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即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孤岛是手段,不是目的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25 12:46 | E-works热心网友 | 8楼
感谢黄博士的分析和分享,眼下PLM、ERP都是一种集成手段,消除信息孤岛是一个过程问题。
# re: 推进两化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2012-02-29 15:54 | 平心静气 | 9楼
投资多少决定了信息化应用水平,而不是信息技术人员。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