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即将过去,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信息化市场表现如何?各大主流厂商有何发展?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如何?本文结合我在2011年工作中的体会,对2011年国内外管理信息化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2011年e-works举办了四次大型的管理信息化专业会议。7月9日在郑州举行的主题为“管理信息化支撑卓越制造”的第八届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大会规模最大,有400多名嘉宾出席,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信息化专业盛会;e-works还于4月22日在长沙举行了主题为“实时管控,改造制造业管理体系”的第六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年会,8月25日在上海举行了主题为“以人为本,制造业信息化成功之道”的2011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华东论坛,以及9月26日在深圳举行了主题为“打造低成本高效供应链”的第三届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年会。e-works的这些年会除了延续很好的人气之外,探讨的内容也越来越走向深入。此外,e-works于3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以及在武汉、佛山、中山、重庆、无锡举办的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应用论坛暨CIO沙龙,在杭州举行的汽车行业信息化论坛,也重点探讨了管理信息化技术如何在制造企业实现深化应用,企业如何实现转型,以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价值。2011年8月17-19日,e-works在成都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关键技术实施与应用高级研修班,系统地分析了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解读了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成功之道,分享了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案例)。
e-works构建了一个网上网下互动的交流平台,一如既往地专注于信息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健康发展。2011年,制造企业更加关注信息化规划,希望实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策略地推进信息化。因此,e-works为制造企业提供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2011年11月,SAP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商业同略会暨SAP全球研发者技术大会”可谓是“气势磅礴”,我虽然没有直接去现场,但听同事介绍,看各种报道,感觉的确是规模盛大,内容丰富。而12月,e-works在广州协助SAP举办了一次基于云计算应用的研讨会,也同样受到企业的欢迎。SAP的策略可以说是三箭齐发,高端解决方案、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以及基于云计算的Business By Design 解决方案。今年,SAP通过e-works还举办了多场“Webinar(网上会议)”,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SAP在BYD解决方案的推广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资源,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该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使用,更适合于服务型企业和贸易企业。SAP的内存计算技术HANA也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
2011年用友强调的理念是“幸福企业”。的确,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想过得“幸福”,真是很不容易,也必须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撑。用友在e-works开设了“幸福企业”网上专区,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下半年,用友协办了工信部举行的“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影响力很大。2011年,用友在市场推广方面聚焦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1年10月,我参加了金蝶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管理全球论坛”,该会议的规模也很盛大,而且有柳传志、施振荣、许嘉璐、龙永图等政界和企业界的重量级嘉宾参会,的确让我受益匪浅。金蝶正在大力推进咨询服务,向服务转型。
ORACLE公司的产品线众多,并购SUN之后,更成为集软件、硬件、服务为一体的巨无霸企业。在管理软件的推广策略方面,ORACLE逐渐从供应链管理,向人力资产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延伸。
INFOR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聘请了甲骨文公司前任总裁Charles Philips担任CEO,他上任之后,INFOR的策略有明显的变化,在延续其通过并购来实现扩展的策略同时,推出了INFOR 10,逐渐对现有的产品线进行整合。INFOR并购LAWSON,在业界了产生较大影响。在中国市场,INFOR在供应链管理、企业资产管理等方面比较强势,拿下不少大单。
2011年,QAD延续了其专注行业的策略,重点专注汽车零配件行业,取得了稳步增长。QAD强调帮助制造企业实现“卓越制造”,通过推出Enterprise Edition,提升了集团财务等管控功能,系统界面也变得更加友好,从而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2011年,EPICOR公司在面向中型的离散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上,借助其优秀的基于微软.NET的产品架构,以及完备的SOA管理信息化组件,得到了模具、机械等行业企业的好评,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华南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高性价比、快速实施、开放性强等方面。
原来的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现在的鼎捷,正在积极准备在国内上市。其营销策略主要是在推进价值营销,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KPI。
同为台企背景的明基逐鹿,在MES、SCM和HCM三个领域十分活跃,保持了快速发展。
本土ERP厂商当中,自动化所软件中心比较活跃,2011年也保持了稳步发展。自动化所推出的集团版管理软件受到一些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欢迎。同时,自动化所还推出了绩效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等系统,保持了快速发展。
作为从制造企业成长起来的专业管理软件公司,并捷公司不再仅提供ERP解决方案。MES已成为该公司的显著增长点。除机床行业以外,该公司还在航天系统获得了不少订单,因此,也保持稳步成长。
除了上述以ERP为基础的管理软件厂商之外,2011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BPM领域的主流厂商Software AG,该公司并购IDS SCHEER之后,提供了完整地从流程建模、流程优化到流程执行的完整解决方案,而另一家BPM厂商ULTIMUS公司,则在业务流程的执行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其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异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基于业务流程的集成。而美国沐雷软件公司(Emptoris)提供的面向集团企业的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解决方案,受到集团企业的广泛欢迎。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本土厂商上海科箭,在仓储和运输管理方面,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已经积累了不少典型用户。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比较突出的厂商还有JDA公司,提供B2B信息集成的德国SEEBURGER公司、美国Dicentral公司。
在数据采集方面,INTERMEC和摩托罗拉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厂商。而总部位于加拿大的Shoplogix公司,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车间数据采集的软硬一体化的系统,成为车间信息采集的新方案。
咨询服务方面,IBM当属最活跃的高端服务商,惠普咨询在制造业也比较活跃。而从事管理信息化咨询服务的汉得公司成功上市,也是管理信息化市场上的一件大事。
SALESFORCE对本土SAAS模式的CRM提供商八百客进行战略投资,是CRM领域的一个重要新闻。具体合作模式及合作效果,还有待观察。
浪潮软件给我的印象是聚焦央企的财务和集团管控,新中大则推出了项目管理系统,金思维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和佳聚焦于制药和酿酒行业,而广州天剑则重点面向水泵等通用机械行业。天思和天心的整合,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举措。
微软Dynamics在中国主要是通过发展实施合作伙伴来拓展其应用,主要合作伙伴包括Tecture等。微软和赛捷(SAGE)的CRM系统在制造企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总部位于瑞典的IFS是一家技术先导性的管理软件公司,几年前就开始提供基于SOA的组件式ERP,也十分强调客户体验。总部位于荷兰的EXACT公司则在协同商务管理软件方面,提供了很强的解决方案,国内一些提供协同管理软件的公司,都充分借鉴了EXACT的E-SYNERGY软件的功能。
国内的协同管理领域,致远、金和、九思、泛微、万户网络、东兰等厂商较为活跃,深圳的蓝凌科技则在知识管理方面一枝独秀。新兴厂商艾默雷,则涉足管理非结构化数据的企业内容管理领域,与IBM、EMC等大厂商开始同台竞技。
人力资产管理方面,除用友、金蝶、明基逐鹿之外,CDC(铂金软件)、KRONOS、宏景世纪、嘉扬、施特伟、万古、普利斯奇正、厦门易维等厂商也在中国市场比较活跃。其中,KRONOS提供的劳动力管理软件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ES和供应链管理是整个管理信息化市场的热点。不少厂商都进入了MES市场。而在MES市场上,比较突出的还是GE、罗克韦尔、西门子等老牌的自动化与MES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CAMSTAR、宝信等软件厂商。LG CNS重点面向电子和汽车行业,PSI则专注于冶金行业的MES应用。最近,加拿大EPICDATA公司(爱普数据)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专注于服务中国MES市场。来自韩国的麦康软件,也进入了中国MES市场。
绩效管理软件领域,IBM的COGNOS、SAP BO、ORACLE的HYPERION,以及来自日本的文雅科信息在市场上比较活跃。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信息化市场2011年呈现出良性增长的态势,服务于该市场的信息化厂商依然很多,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信息化厂商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活法。我最近访谈了一些信息化厂商的负责人,他们在2011年都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然而,面对未来的2012年,大家的一致感受是,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一些制造行业的低迷,会在明年给信息化厂商的经营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从技术发展和市场上的热点来看,一些厂商提供了PAAS平台,使基于SAAS模式的管理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平台化、开放性和可配置是管理软件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制造企业关注的热点;不断改进和提升客户体验,日益成为信息化厂商改进软件系统的重要方向;移动应用已逐渐成为信息化厂商必须提供的解决方案;建立精准的行业定位,提供一体化的,跨产品线的行业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深入的行业应用需求,则是几乎所有管理软件厂商都在实践的策略;而关注企业应用的效果,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则是管理信息化厂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表于:
2011-12-24 17:58 阅读(3766)
评论(8)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