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上)
本文标签: 中国制造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是媒体的热门话题。前几年,媒体热议中国到底是不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而后又针对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进行广泛报道,而最近诸见于报端的是关于“中国制造业过冬”的报道与讨论。要把这些问题的是非讨论清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制造业走过的成长历程进行回顾,并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特撰本文,诚挚欢迎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并进行深入讨论。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崛起历程的回顾

1)  1978年至1987年,中国制造业的复苏

1978年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能够制造各类工业和消费产品,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

但是,当时的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制造工业产品,在消费品制造方面,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消费水平很低,从粮票到布票、肉票,产品种类还非常匮乏。

虽然中国早就有了电视,不过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与我一样,1978年才看到了电视。当时,我家所在的学校买了一台波兰生产的24寸黑白电视。那时,最好的汽车就是上海牌轿车、北京吉普,而卡车大部分是解放牌。进入八十年代,日本进口的9寸或12寸电视机开始进入中国家庭。接着,收录机成为时髦的产品。各种票据逐渐成为历史。

八十年代中叶,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重新崛起,逐渐有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和轻工产品,电视上开始有了各类产品广告,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则广告是黄石生产的好乐牌冷饮机。从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消费品名牌,各个大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消费产品名牌,例如武汉的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等等。

在这个十年当中,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在经济改革中初步尝到实惠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各种新鲜产品,“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而中国人的穿着,也开始五颜六色,有了更多的选择。食品和各类消费产品的品种逐渐丰富。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制造业逐渐复苏。

2)  1988年至1997年,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民营企业逐渐崛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一些沿海地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逐渐开始创造自己的品牌。这个时代,经济特区的建设、海南的发展、股市的建立、商品房的出现,使得中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中国市场也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在这个十年,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而江浙的民营经济开始崛起。很多刚刚经历从计划经济转轨的国有企业还不适应这种市场的变化,缺乏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亏损,甚至最终全军覆没,不少原国有企业拥有的知名品牌,正是在这个时期陨落的。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家充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靠灵活的市场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竞争优势。“营销”,尤其是“广告”,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叩开市场的金钥匙,例如“秦池”、“孔府宴酒”等,央视的“标王”开始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而恒安纸业、正泰电器等很多民营企业,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在这一时期,也有大量原来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下海创业”。创业,开始受到广泛尊重。

在这个十年期间,中国开始大力兴建各类工业园区,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外制造企业进入中国,中国开始有了外资、合资和合作企业,中国的低成本后发优势逐渐显露,国际贸易开始节节攀升,国内市场逐渐繁荣。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广泛引进国外的工业和消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消费者对于制造业产品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也正在这十年间,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开始逐渐展开。财务软件、CAD,成为当时的热门软件。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十年,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的进入是突出特征。

3)  1998年至2007年,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在这十年当中,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中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吸引,以及全球制造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并占领中国及亚太市场的战略推动下,大量外资涌进中国,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以及台资、港资制造企业。长三角地区,随着浦东的开发而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使“Made in China”全球闻名的,是中国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OEM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而支撑这些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尤其是在IT产品、玩具、服装、制鞋等产业。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形象的比方,说是如果深圳到东莞的高速公路堵车,就会造成全球的内存涨价。

这十年,是全球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在中国,1997年的香港回归和1999年的澳门回归,使内地与港澳的合作更加深入。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飞速增长,跨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设,铁路一次又一次地大提速,航空载客量和货运量增长神速,而中国的电信,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城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地,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工向潮水一般,涌向沿海地区,支撑了民营制造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而汽车,也迅速进入中国家庭。

随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在2003年之后,整个中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迅速发展期。尤其是中国的船舶、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与通讯等产业发展迅速,进而又带动了对重型机械、模具,以及对钢铁等原材料需求的海量增长,从而带动了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国家对军工行业的投入增大,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大型国有企业的效益显著提升,烟草、钢铁等行业开始进行迅速整合。资本市场为中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在这十年当中,民营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一方面,除了烟草、能源、军工等垄断行业,以及国资委主管的重点国有企业集团之外,很多国有企业逐渐实现民营化;另一方面,很多民营的龙头企业已经通过兼并、收购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产业集团,在产业规模方面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先水平。例如,顺德的家电产业、温州的电气产业、福建**的制鞋业、昆山的电子产业等等。有人戏称,中央五台是**台,因为很长一段时期的广告几乎被**的制鞋企业所垄断。目前,全球70%的便携电脑是在昆山制造。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市场已经国际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在这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而中国制造业则随着中国加入WTO,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的国际贸易额迅速攀升,出口顺差持续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优秀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例如,联想、海尔、华为等,而机床、汽车等行业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也已经进行了国际并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对电子商务的巨大需求。而ERPPLMCRM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十年,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发表于: 2008-10-07 21:01 黄培 阅读(2226) 评论(4) 收藏 好文推荐
# re: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上)
2008-10-07 22:49 | 黄培 | 1楼
# re: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上)
2008-10-08 22:44 | 【匿名用户】:lily | 2楼
看了很有启发!!黄培的文章很厚重!
# re: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上)
2008-10-10 17:17 | 【匿名用户】:E-works热心网友 | 3楼
很好,转了,http://www.amteam.org/
畅享网
# re: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上)
2008-10-12 10:42 | 心的舞台 | 4楼
看后第一感觉是振奋!
只有国家在不断前进,我们的腰才能站的更直!

发表评论(网友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