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是一次“长征”,很多企业历经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历练,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信息化的价值、信息化的实施道路和实施策略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也在进行转型升级。综合以上趋势,我在此次第八届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归纳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八大转型:
一把手转型:从理解与支持到引领与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的价值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往往在运营企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准确的信息,来支持决策。他们对移动应用有迫切的需求。他们需要对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利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不再只是支持信息化,而是成为信息化的用户。从而也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推动者。
信息部门转型:从管IT到管业务流程。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尤其是CIO,已经把关注的重点逐渐从IT本身,转向用IT技术支撑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真正实现IT的价值。
业务部门转型:从旁观者到主导者。很多企业在早期实施信息化时,业务部门往往是旁观者,IT部门很费劲地推动信息化,业务部门往往不买账。而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之后,业务部门逐渐意识到自身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开始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成为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导者。
观念转型:从头痛医头到系统工程。企业往往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之后,才发现信息化建设不能大干快上,不能搞“大跃进”,按照西医的理论,头痛医头;而是应当按照中医的理论,先“号脉”,再“抓药”,然后系统地“服药”,系统地进行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治本”。
架构转型:从接口到集成平台。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往往涉及诸多信息系统。因此,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因此,会委托开发或自主开发很多接口。然而,随着系统架构越来越复杂,接口越来越多,信息交换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已经逐渐转向建立集成平台,构建信息总线。
主导权转型:从厂商主导到企业主导。由于对信息化技术缺乏了解,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系统供应商在主导,厂商以"布道者"的姿态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很多项目因为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失败。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越来越深,企业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需求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权逐渐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
推进模式转型:从激发需求到控制需求。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是靠一把手和IT部门强力推进,激发需求。随着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和优势,开始在各个方面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化需求。IT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需求加以控制。
技术转型:从固化功能到按需配置。早期的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固化的形态,较少的个性化配置,企业不仅可能为不需要的功能付账,还要做大量的二次开发工作来满足个性化需求。而现在的信息化系统,普遍提供按需配置功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软件的功能模块,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收益。
发表于:
2011-07-18 08:16 阅读(3763)
评论(11) 收藏 好文推荐
本博客所有内容,若无特殊声明,皆为博主原创作品,未经博主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和传播。
作者该类其他博文: